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雅典的泰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雅典的泰門》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最後一部悲劇[1],大約創作於1607-1608年。劇情講述了雅典貴族泰門生性豪爽、樂善好施,於是許多人乘機前來騙取錢財,後來導致其傾家蕩產,「朋友們」紛紛離他而去,最後在絕望中孤獨死去的悲劇

劇本揭露了金錢的統治作用和拜金主義的種種罪惡。當主人公泰門有錢的時候,那些達官貴人像蒼蠅叮血一樣圍着他轉。當他破產之後,他們一個也不理睬他。面對殘酷的現實,泰門終於醒悟過來,明白了他們從來也沒愛過他,他們愛的只是他的金錢。

內容簡介

雅典富有的貴族泰門慷慨好施,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群阿諛奉承的「朋友」,無論市井小民還是達官顯貴都願意成為他的隨從和食客,伺機騙取他的錢財。泰門很快傾家蕩產,負債纍纍。而那些受惠於他的「朋友們」馬上與他斷絕了來往,債主們卻無情地逼他還債。泰門發現同胞們的忘恩負義和貪婪後,變得日益憤世嫉俗。他決定再舉行一次宴會,邀請了過去的常客和社會名流。這些人誤以為泰門原來是裝窮來考驗他們的忠誠,蜂擁而至,虛情假意地向泰門噓寒問暖。泰門揭開蓋子,把盤子裡的熱水潑在客人的臉上和身上,把他們痛罵了一頓。從此,泰門離開了他再也不能忍受的城市,躲進荒涼的洞穴,以樹根充飢,過起野獸般的生活。有一天他在挖樹根時發現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發給過路的乞丐、妓女和竊賊。在他看來,虛偽的「朋友」比竊賊更壞,他惡毒地詛咒人類和黃金,最後在絕望中孤獨地死去。

創作背景

16、17世紀之交,英國當時正值封建主義逐漸崩潰、資本主義日益興起的時期。一方面,舊的封建剝削制度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新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正在猛烈進行。詹姆斯一世上台後,較之他的前任伊麗莎白女皇更為反動腐朽,人民處於貴族和資產階級兩大社會勢力的重壓之下,貧窮顛沛,痛苦不堪。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激起了農民起義和饑民暴動。與此同時,利己主義的冰水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資產階級、新貴族同王室之間的鬥爭也日益公開化。階級鬥爭的嚴重形勢,深刻地影響着莎士比亞的創作,時代的脈膊,在他的劇本的人物身上激烈地跳動。]

《雅典的泰門》約寫於1607年,初版是1623年的對開本。劇中的素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普魯塔克的關於馬克·安東尼的生平的記載,二是希臘語諷刺散文家魯齊阿努斯的《諸神的對話》,三是一個無名氏寫的名為《泰門》的劇本

作品評價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卡爾·馬克思:在《雅典的泰門》中,莎士比亞揭示了金錢的兩個本質。金錢是可見之神,可使人性逆轉,天性悖然,可使天下大亂,萬物違和,兄弟鬩牆,金錢是人盡可夫的娼妓,也是使全天下勾搭成奸的掮客, 簡言之,我們崇拜金錢.金錢卻扭曲我們的價值觀,把世間一切關係轉換成了商業交易。

中國作家梁實秋《雅典的泰門》[2]中文譯文前言:劇本本身有很多不協和和不夠標準的地方,沒有充分的人物描寫,缺乏內心矛盾衝突的描寫。

視頻

雅典的泰門 相關視頻

莎士比亞最後的悲劇——雅典的泰門
威廉·莎士比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