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雁石鎮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北部,東鄰蘇坂,西連江山,南接鐵山、岩山,北與白沙接壤,東南與漳平市拱橋交界,西北與萬安相毗連。

目錄

基本概況

雁石鎮位於福建省 龍巖市 新羅區東北部,東鄰蘇坂,西連江山,南接鐵山、岩山,北與白沙接壤,東南與漳平市拱橋交界,西北與萬安相毗連,漳(平)龍(岩)鐵路、省道福三線公路呈十字橫亘境內,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鎮內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尤以煤炭、石灰石居多,儲量分別為4404萬噸、10960萬噸。旅遊資源主要有天宮山、龍空洞、蓮台山、溪洲板、雁山寺、玉佛殿等處最富盛名,吸引眾多遊客。全鎮面積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557畝,下轄33個村,204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總人口36507人(其中城鎮人口5251人,農村人口30256人)。人口與村數均為全區之最。鎮域現有完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完小12所。

地理特徵

鎮內地勢自西北逐向東南傾斜,四周高山環繞,山地平均海拔810米;雁津河岸地勢平坦、為河谷盆地,盆地平均海拔380米。全鎮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9.8度,常年降雨量為1587.2毫米。

鎮域區劃

雁石鎮代碼350802102駐雁江,轄33個村委會:~201_蘇邦村、~202_大吉村、~203_白石村、~204_新蘆村、~205_坷溪村、~206_益坑村、~207_坪洋村、~208_岩星村、~209_黃莊村、~210_坪坑村、~211_北河村、~212_雁江村、~213_洋城村、~214_禮邦村、~215_民祠村、~216_坂尾村、~217_樓墩村、~218_東南村、~219_廈中村、~220_上老村、~221_紅林村、~222_後路村、~223_上營村、~224_下營村、~225_梅頭村、~226_九斗村、~227_社尾村、~228_雲山村、~229_陳村村、~230_四集村、~231_赤村村、~232_北山村、~233_龍康村。[1]

歷史沿革

   明代為鐵石鄉節惠里雁石社的下惱、雞鳴、渡頭、新爐、大吉、蘇邦、半坑、北河、黃田邊、神前、梅岩、上惱等村落及九龍鄉萬安里蘇坂社的坂尾。清代至民國初為雁石社、外山前社全境和內江山社、內山前、蘇坂社部分區域。民國18年6月至民國20年1月和民國21年4月10日至10月27日,成立外山前區蘇維埃政府,轄廈老、陳坑、黃田、上前、雲坪鄉蘇維埃政府;民國18年8月至翌年1月成立雁石區蘇維埃政府,轄河南、河北、長侖等鄉。

民國22年,屬雁山區,設河新、大吉、蘇邦、黃川、上前、仁村6鄉。次年屬第二區區署所在地。民國26年3月,屬第三區,轄河北、河南、益新、大吉、廈老、三和鄉聯保。民國28年劃雁石、蘇吉、廈老、三和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屬第一區(岩東),轄雁石鎮雁街、渡頭、禮智、禮仁、禮勇、洋頭、霞仁、益埔、新溪、岩溪、壁山、黃溪保及廈和鄉的黃田、上營、下營、神前、上老、雲盤、西洋、樓墩、北河、東洋、新店、雲村保,還有蘇吉鄉的洋美、新田、闊坂、中營、圳腳、杭坑、東皋、南華、西元、北辰保。民國33年後,轄雁石鎮(蘇吉鄉並內)13保和廈和鄉8保。

1949年11月為雁廈區,轄9村。1953年改稱雁石區,轄河南鎮、北新、黃陳、上前、四北、大吉、廈老、蘇邦鄉。1956年5月,撤消河南鎮,設雁石,蘇吉等8鄉。次年6月設雁石鄉,劃河南、北新、蘇邦、陳村、盤祠、白石盂、根竹源、大吉村。1958年成立雁石、廈老二公社。次年廈老、岩山公社並為雁石公社,同時,設雁石管理區。1961年再分設雁石公社,轄洋頭、犁邦、渡頭、蘇邦、東生、新民、民溪、新林、奮鬥、坪溪、岩星、益埔、大吉、坂尾、下盂、民祠、陳村、雲坪18生產大隊、127生產小隊;廈老公社轄樓檔、北河、東南、新營、西洋、紅林、上老、後路、上營、下營、梅頭、九斗12大隊、62小隊;還有北山公社轄的李寨、四一、四二、北山、赤村、新龍大隊。1965年後二公社又合併入雁石公社。

1984年7月改設雁石鎮。1987年,面積306.59千米,總人口368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74人,轄25村、202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雁石圩,距市區28千米。1997年,面積302.7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雁江、洋城、岩星、坷溪、益坑、坪洋、新蘆、禮邦、民祠、大吉、蘇邦、黃莊、白石盂、東南、樓墩、廈中、北河、上老、紅林、後路、梅頭、九斗、社尾、坪坑、雲山、四集、陳村、北山、坂尾、上營、下營、龍康、赤村3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雁江。

轄區西北部崇山峻岭,平均海拔810米;雁石溪沿岸地勢平坦,平均海拔380米。多年年平均氣溫攝氏19.8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50.7毫米。無煙煤和石灰岩儲量豐富。漳龍鐵路、龍漳公路和市區至岩山公路通過境內。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薯、花生等。土特產有油菜、筍乾、茶葉等。龍硿洞天宮山蓮台山風光宜人,是遊覽勝地。

1987年,總人口368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74人。耕地25413畝,林業用地28萬多畝,產竹、木、松脂等。農業總產值644萬元(按1980年價),其中種植業411萬元、畜牧業150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8個,產值148萬元。村委會及以下辦工業企業141個,從業1186人,產值333.05萬元。鄉鎮企業501個,從業2207人,總收入1135.45萬元(按現價)。其中鎮辦企業13個,從業590人,收入535.06萬元。[2]

農林產業

農業

以瘦肉型豬、花生、果蔬、竹業四大產業為主。全年僅生豬出欄111310頭,比上年增長20.3%,生豬存欄81450頭,增長9.1%。農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樓墩村總投資25萬元節水灌溉工程,九斗村總投資25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廈老片總投資170萬元的農業標準化建設相繼完成。

畜牧業

發展速度喜人,2001年來,肉類總產值實現萬元。全鎮生豬出欄7.6萬頭,存欄5.4萬頭,預計今年生豬出欄將達到9萬頭。家禽出欄98萬羽,其中森寶雞養殖達到55萬羽,比去年增加59畝,產量1181噸,增長1.5%;西瓜1185畝,芋1280畝。建立農田保護區24736.2畝,占耕地面積82%。

林業

有林地320882畝,用材林地248643畝,經濟林14061畝,特用林468畝,防護林20498畝,竹林地5.73萬畝,林木蓄積量1338232立方米,竹林蓄積4492680株。[3]

經濟概況

雁石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2001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7.75億元,比增17.33%;其中農業總產值1.41億元,比去年增長13.68%;工業總產值4.24億元,比去年增長19.19%;第三產業總產值2.1億元,比增16.15%。預算內財政總收入完成1309.2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95.91萬元。

全鎮共有天宇紅林、天宇二廠、福利、國營四家水泥廠,擁有省、市、區、鄉、村等多層次多機制的經濟結構,主要工業門類有冶金、機械、煤炭、建材、化工、電力、印刷、木材、包裝等,鎮域省屬企業二家;蘇邦煤礦、龍江化工廠(八一廠)。市屬企業一家:粉末冶金廠,區屬企業一家:國營水泥廠、天宇紅林水泥廠;中外合資:恆發電廠一家,集體企業12個,個體企業1798個。2001年新上一批項目,主要有:雁石貨物儲運有限公司,去年動工興建,預計今年下半年即可完工;投資1200萬元的龍巖市東方硅業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的新蘆豆製品廠;投資320萬元的黃莊養鰻場。水力電力方面:建成小水電八座,即蘇邦電站(250KW),坪坑一級(2520KW)、二級(1890KW)、三級(1600KW),北河一級(6000KW)、北河二級(4800KW)、廈中水電站(285KW)、四集萬金潭水電站(2000KW)。在建的有:投資2800萬元的坂尾九龍水電站(4000KW)、投資256萬元的後路萬丘三級水電站(500 KW)、投資1500萬元的坂尾水電站(1200 KW)、投資750萬元四集水電站(1500 KW)。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福三線"省道改造全面完工,萬(安)-蘇(邦)公路全線貫通,鎮自來水廠投入運營:集鎮建設一期工程已初具規模,農貿市場已交付使用,成立龍巖市之洲房地產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的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全面啟動,集鎮建設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準備就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也相繼出台。隨着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雁石鎮必將成為岩東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4]

基礎設施

鎮內現有完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初中二所,完小12所,教學點30個,小學「四率」均達100%,初中綜合比率均達市一達指標。

全鎮有鎮辦1個、村辦10個、個休辦6個、聯戶辦3個有線電視台(站),覆蓋全鎮32個村,目前白石村尚未開辦。市有限電視已在該鎮、粉未冶金廠、坪洋、岩星、雁江、禮邦、洋城、廈中、東南、樓墩、黃莊、新蘆等村開通,已安裝2590戶。農民飲用衛生水率達96%以上;全鎮電話裝機突破5000門,電話入村率、可通村民率均達100%,其中百戶電話村10個,大吉、雁江、東南新村已初具規模,樓墩新村正在建設之中。農村電網整頓為市試點鎮,正按規劃實施。水利工程:北新大圳節水灌溉工程全面完工,全長18公里,引水流量每秒0.5立方米,受益7個村,灌溉面積5100畝;紅雁渠全長7.4公里,引水流量每秒3立方米,受益3個村,灌溉面積2100畝;東南水庫庫33萬立方米,坷溪水庫庫容9.8萬立方米。[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