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雀舌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雀舌草

中文學名: 雀舌草
拉丁學名:Stellaria uliginosa Murray
別   稱:天蓬草,葶藶子,蛇查口,
地耳草,田基黃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石竹目
科:石竹科
亞   科:繁縷亞科
族:繁縷族
屬:繁縷屬
組:繁縷組
亞   組:雀舌草亞組
系:雀舌草系
種: 雀舌草
變   種:高山雀舌草
命名者及年代:Murray,1770

雀舌草[1](學名:Stellaria uliginosa),是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科,繁縷屬草本植物。分布在北溫帶、喜馬拉雅山、台灣島、印度、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湖南、內蒙古、福建、安徽、江西、江蘇、浙江、廣東、雲南、廣西、四川、甘肅、河南、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3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于田間、溪岸以及潮濕地,該種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在閩西一帶,常在菜園、收割後的稻田裡生長,常與繁縷草、看麥娘等植物一同作為禽畜的飼料。

形態特徵

1年生草本。全株無毛。

1、:主根不明顯,細根多。

2、:單出或成簇,基部平臥,上部直立有多數疏散的分枝,常4棱形,有時略帶紫色。株高10~20cm。

3、:匙狀長卵狀披針形,長0.5~1.5cm,寬0.2~0.5cm,先端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呈微波狀。無柄或近於無柄。

4、:2歧聚傘花序頂生,有時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纖細,花後下垂。萼片5片,披針形,先端急尖,邊緣膜質,花瓣5片,白色,狹橢圓形,2深裂幾達基部,與萼近等長或稍短。雄蕊5~10枚,長為花瓣的1/2。子房卵圓形,花柱3個,短線形。

5、果實:蒴果卵圓形,與宿萼近等長或過之,成熟時先端6瓣裂。

6、種子:圓腎形,0.5mm,表面具皺紋狀疣狀突起[2]

生長習性

喜相對穩定、深0.3-1.2米的靜水,水深1.5米時不能開花。 生長季節失水,如泥土濕潤,雖不會導致死亡,但生長減慢;泥土乾裂3-5天,葉片會枯焦,生長停滯;如繼續乾旱,則會導致死亡。

喜熱,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生長時氣溫需保持15℃以上,15℃以下時生長停滯。耐高溫,氣溫高至41℃時對生長無影響。喜光,不耐陰,在強光下生長發育快,開花早;在日照不足5小時,往往只長葉,不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富含有機質的肥沃粘土為宜。 生于田間、溪岸或潮濕地區。

分布範圍

分布在北溫帶、喜馬拉雅山、台灣島、印度、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湖南、內蒙古、福建、安徽、江西、江蘇、浙江、廣東、雲南、廣西、四川、甘肅、河南、西藏等地[3]

變種分化

高山雀舌草(變種) (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莖細長,柔弱。葉片較小,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有時為披針形。花單生頂端或葉腋。蒴果長於宿存萼。

產雲南(維西、德欽)、四川(木里)。生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藥用價值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 全草長15-30cm,污綠色。葉對生,完整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20mm,寬2-3mm,先端漸尖,全緣或淺波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5,披針形,先端尖,光滑;花瓣5,白色,2深裂;雄蕊5;花柱2-3。蒴果,較宿等長,熟時6瓣裂。氣微,味淡。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東、華中、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採集】2~3月採挖,洗淨,陰乾。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續筋接骨,活血止痛,解毒。主治傷風感冒,風濕骨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骨折,蛇咬傷[4]。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

治傷風感冒:雀舌草二兩,紅糖半兩。水煎,日服兩次,服藥後蓋被令出微汗。(《福建民間草藥》)

治冷痢:雀舌草二兩,水煎,日服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治痔漏:雪裡花為末,濕者干摻,干者麻油調搽一二度,其痔即消縮。 (《綱目拾遺》)

治疔瘡:鮮雀舌草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

治跌打損傷:雀舌草一兩,黃酒二至四兩,加水適量煎服。

治毒蛇咬傷:雀舌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另取一握,洗淨搗爛後,敷貼傷口。 (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視頻

shinee 女東莞野生植物影像集之雀舌草團舞

參考資料

  1. 雀舌草,360個人圖書館,2015-09-06
  2. 雀舌草的形態特徵,耕種幫種植網,2018-8-27
  3. 雀舌草的分布範圍,耕種幫種植網,2018-8-27
  4. 雀舌草的功用主治《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