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階梯教室的燈光(林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難忘階梯教室的燈光》是中國當代作家林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忘階梯教室的燈光
大學四載,陪伴我最多的是階梯教室的燈光。
我們中文系是學校的大系,一個年級的學生在160人左右。英語課需在小教室分班上課;其餘的課呢,幾乎是一個年級集中在階梯教室上課。學生滿滿一大教室,蔚為壯觀,這讓我們中文系的學生在其他小系的學生面前,頗感自豪——咱們中文系就是泱泱大系。
倘若是上第一節課,同學們幾乎早起,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稀飯,合着饅頭、臭豆腐,吃得很香。在大冬天,稀飯在寒風中冒着熱氣,很溫暖,煞是好看的一景。冬天多霧,邊走邊吃。那明亮的燈光劃破濃霧,我們走進教室,把書包放在座位上;有的同學還在旁邊放一兩本書,幫晚來的好朋友占座位;然後就往水槽走去洗碗,偶爾還排隊。洗碗後回到教室,邊讀書邊等待老師上課。
如果是夏天,時間尚早,或者是第一節不上課,把書包放在教室里,拿着書走到教室外,享受涼爽的晨風,伴着悅耳的鳥鳴,操着蹩腳的普通話,朗誦唐詩宋詞。這也成為校園惹人注意的一景。
在明亮的燈光下,周子瑜老師課《關關雎鳩》、楊世明老師課《離騷》、趙義山老師課《春江花月夜》、汪坤玉蘭霞老師課「眉山人民兩個蛋,現在開始抱雞」、劉廷武老師課「幫滂並明」讓我們如痴如醉,醍醐灌頂。明亮的燈光讓我們敬慕的老師的形象定格在我們記憶深處,成為永恆的經典。
午飯後,教室後面的角落成為情侶們溫柔的港灣。燈光的銀輝瀉滿周身,他們沐浴在愛的光芒中,成為校園浪漫的風情。
最讓我難忘的是考研的時光。在大三與大四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心血來潮想考研究生,呆在階梯教室里的時間比其他同學多了。其他同學晚上九點離開教室,我與考友們仍舊在教室里,與明亮的燈光相伴。這時,教室里的燈光與四周的夜色交融,靜悄悄。我們珍惜難得的寧靜,深夜一兩點才回寢室。四周的牆壁被燈光漂白了,年輕的心卻越來越充盈起來了。最後一個離開的同學,親自熄燈後,身影消失在回寢室的茫茫夜幕里。在月朗星稀的晚上,還可以輕哼幾句,招來學校保衛的盤問、呵斥,成為年少輕狂的笑料。
很遺憾,結局是以總分差幾分,我與我們中文系楊世明老師當年的研究生失之交臂。大學畢業工作近27年,關於中學的教育教學問題,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學語文教學》、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華中師大《語文教學與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石油大學《石油教育》、北京師大《中國教師》 等刊物,我發表了40餘篇文章,算是考研學習對我小小饋贈吧。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世滄桑,誰能夠預料後來事呢?
彈指一瞬間,歲月匆匆過。回想起階梯教室的燈光來,別是一番滋味。階梯教室的燈光啊,您永遠映照着我的人生![1]
作者簡介
林盛,1984年秋考入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