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難忘的崢嶸歲月(王康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難忘的崢嶸歲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難忘的崢嶸歲月》中國當代作家王康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忘的崢嶸歲月

我小時候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我敬愛的伯父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我家的大門上掛着「光榮烈屬」的牌匾,家裡的牆上掛着毛主席為革命老區人民的光輝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每逢春節,當時的公社和大隊幹部來我家進行慰問,學校的師生也來我家幫忙打掃衛生,我十分感動,倍受鼓舞,立志要繼承伯父和無數革命先烈的遺志,參軍報國,堅決跟着共產黨譜寫人生輝煌。

一九七零年冬,經過嚴格的體檢和政審我被批准入伍,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心裡十分高興。在故鄉人民「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歡送口號聲中,我和戰友們踏上了光榮與夢想的征程。當時我們乘坐的是悶罐火車,我們高唱着「我參加解救軍穿上綠軍裝,我走進紅色學校抗起革命槍......」一路激情滿懷,興奮無比。悶罐火車到北京豐臺停了下來,戰友們以為目的地到了,在北京當兵多好呀,與我們一同入伍的北京知青更是欣喜若狂。但事不如願,在兵站吃了飯後,我們又坐上了悶罐火車,一直把我們拉到了河北省平泉縣,然後進駐平泉師範學校,開始了新兵訓練。緊張的三個月新兵連訓練結束後,垣曲縣入伍的200多名新兵大部分被分到了我們4949部隊總部所在地的各營連,只有我們近80名新兵被分到了4949部隊第十一連。這個連隊是英雄易錦深烈士生前所在的連隊,擔負着軍農生產的任務。當時戰士們都幽默地稱十一連的戰士是裝甲(莊稼)兵。我們「莊稼兵」雖不威嚴,但平凡而偉大,共和國的旗幟上也有我們增添的光彩。

不曾遠去的歷史,難忘的崢嶸歲月。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帝修反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國際形勢很緊張,偉大領袖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號召,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啟了艱難時期國家創業的壯舉。那時我們4949部隊擔負着利在當代,恩澤千秋的重大國防施工任務。國家困難時期,部隊的生活也很艱苦,每人每月的口糧是45斤,每人每天的生活費是4角5分錢,新兵的津貼費每人每月是6元錢。為保障國防施工重任的圓滿完成,上級要求部隊發揚南泥灣革命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改善戰士生活,增強部隊戰鬥力,我們十一連奉命擔起了軍農生產的光榮任務。

我們十一連駐紮在吉林省前郭旗,遠離總部幾千里。當時官兵們住的是矮小的土草房,冬天用雜草燒土炕取暖。連隊種有旱地和水田,以種水稻為主。栽種水稻是很艱苦的,從整地、育苗、插秧、拔草、收割、脫粒等農活,全靠人工來完成。新兵下到連隊後,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親朋好友來信問在部隊幹什麼,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連隊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戰士們的思想實際,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人,用革命傳統教育人,用革命先烈和英雄們感人事跡激勵人,用優良的作風和嚴明的軍紀要求人。通過反覆的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我和戰友們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念,凝聚了力量。我們認識到搞軍農生產是黨的需要,是我軍的光榮傳統,獻身這壯麗的事業,為國奉獻,無尚光榮。大家表決心,一定要像張思德、雷鋒、易錦深等英雄那樣:毛主席教導記心懷,一生交給黨安排,笑灑滿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來。我消除了不正確的想法,在給親朋好友的回信中理直氣壯地說「親愛的,我為革命在種地」。

作風優良才能打勝仗。無論是戰備訓練,還是軍農生產,無論是外出執勤,還是內務管理,連隊都真抓嚴管,把一件件具體任務都當做一次次戰鬥任務來完成,以培養優良作風,培養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使部隊始終保持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精神風貌。我和我的戰友們初春時節趕馭着耕牛在冰冷的泥水中,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回走動,平田整地,精心育苗。夏天頂烈日冒風雨,爭搶時間插秧、拔草,手腳長時間泡在水田裡,彎腰低頭苦幹,累得腰酸腿痛,還遭受着皮炎的折磨和蚊蟲的叮咬。秋天你追我趕,揮汗如雨,割運稻子。冬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嚴寒脫粒打場,滿面灰垢,脖領里,衣褲內鑽滿了稻屑和灰土,十分難受。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和我的戰友們,輕傷不下火線,小病不離戰場,髒活苦活爭着干,積極主動加班干,為不負重託,不辱使命而頑強拼搏。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故。我和我的戰友們積極參加連隊組織的各種擁政愛民活動,如支農勞動,幫助學校軍訓等,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結,每逢八一、元旦、春節,當地政府和單位都來部隊進行慰問和聯歡,呈現出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意深的喜人景象。

解放軍是個大學校,是一個大熔爐。在軍營里,我們戰天鬥地,種好地多打糧,改善了戰土們的生活,促進了國防施工任務的完成,我們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和人民。在軍營里,我們經受了鍛煉,練紅了思想,增長了才幹,不斷地成長進步,多次受到團嘉獎,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青春無悔,軍營無悔。

從部隊退役後,我有幸當了一名臨時代課教師,我懷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紅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發揚軍隊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以「攻城不怕堅,讀書莫畏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堅強意志,刻苦學習,積極進取,深鑽教材,探討教法,因材施教,用辛勤和汗水澆灌山村裡的希望,被提拔擔任了校長。由於教育教學成績優秀,我所在學校和我個人多次受到縣人民政府的表彰獎勵,我自己被評為「山西省優秀教師」,被評為「運城市最佳初中校長」,獲得了「農村從教三十年榮譽證書」和「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

光榮的革命傳統,穿越時代的雲煙,日久彌新。走進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初心,堅定理想信念,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永遠跟黨走,「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1]

作者簡介

王康傑,山西垣曲人,1950年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退休教師,大專學歷,曾任聯學區校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