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難忘疙瘩湯(王京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難忘疙瘩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難忘疙瘩湯》中國當代作家王京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忘疙瘩湯

我從小愛吃疙瘩湯,直到如今,還是久吃不厭,難以忘懷。

疙瘩湯是一道廣泛流傳於北方的傳統美食。似湯非湯,營養豐富,簡便易作,美味好吃。不同的地區有着各自特色的疙瘩湯做法,例如在河南,疙瘩湯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見的有老式雞蛋疙瘩湯和沙蓋疙瘩湯等。在陝西榆林地區,沙蓋疙瘩湯是一道特色小吃。以當地特有的野菜沙蓋為原料,製作出的疙瘩湯即糯又香。在山東,山西,北京等地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和風味。如海鮮疙瘩湯,蛤蜊疙瘩湯,老北京疙瘩湯等。這些不同風味的疙瘩湯體現了中國北方地區豐富的飲食文化和地方特色。疙瘩湯的湯可以是清水或排骨湯,魚湯,骨頭湯等。疙瘩湯是麵食容易消化,既可以做成素的蔬菜疙瘩湯,也可做成有肉的葷疙瘩湯。用雞蛋肉類做成的疙瘩湯,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可以補充蛋白質。對身體虛弱,消化功能差的人來說,更適合清淡素的疙瘩湯,以雞蛋,油麥菜,菠菜,西紅柿等為主。疙瘩湯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纖維素,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

據說疙瘩湯源於西漢。相傳西漢大將陳湯,在西域攻打匈奴時,有一次得知糧草不足,遂下令火頭軍把剩餘不多的面和野菜一起煮成湯,以節約糧草。出乎意料,只有些許麵疙瘩的湯,既能充飢還能禦寒,讓大軍順利渡過了難關,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後來這種疙瘩湯的做法被士卒傳到民間,逐漸流行的同時,也變得更加精緻起來。

說到疙瘩湯就不免想起我奶奶。奶奶對我體貼入微,視如己出。我從小在她懷抱里長大,奶奶對我非常疼愛,我對奶奶也有着深厚的感情。1962年的秋天,十二歲的我考上了淄博六中。人們常稱「光被中學」,在當地可是遐邇聞名;其前身是所教會學校,由英國傳教士創辦。學校教學質量很高,是一所省重點學校。我分在二十六級二班,初中共招六個班,一二班叫五年一貫制大改實驗班,即五年連讀學完高中課程。我很幸運,有緣來到六中,心情激動,高興萬分。

新生第一年跑校,我每天上學,往返來回,一趟大約十餘里。村南的宗家村,有我的兩個同學,侯榮仁和趙立才。每天我們一起結伴同行。每逢早上,天還沒亮,奶奶就起床做我愛吃的疙瘩湯。先把鍋燒熱,放入食油,油熱放蔥花熗鍋,加水煮開,碗中倒入麵粉,放水攪成黏稠的麵疙瘩,用筷子撥入鍋中,鍋中打個雞蛋,中火燒至七八分鐘,香噴噴的麵疙瘩湯就做好了。奶奶喊我起床,洗涮完畢,我狼吞虎咽吃起疙瘩湯。疙瘩湯味美,香氣四溢,鮮香撲鼻,其獨特的口感,讓我如痴如醉。奶奶看我那貪吃的面相,綻放出幸福的笑臉。在那個困難的年代,麵食很缺,異常珍貴。一碗疙瘩湯,飽含了奶奶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愛意。吃飽喝足,天剛蒙蒙亮,奶奶邁着蹣跚的腳步,送我去上學。行至前邊宗家村,我約上同學結伴而行。這樣的日子風雨無阻,日復一日。直到初二我開始住校,回家變成了一周一次。一直到1968年夏天,我中學畢業返鄉,才結束了這吃疙瘩湯的特權。長年累月的生活,疙瘩湯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百吃不厭,因為它香,香味四溢,吃後回味無窮。因為它甜,有濃郁的麥香味,裡邊包含着濃濃的親情,甘之如飴,永記心中。至今還時常想起,那香,那甜,那味,那溫情……

後來我幸運地上了大學,在山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學習。過上了規律的學校生活,吃上了大米白面。我仍是想念家中那美味的疙瘩湯。每逢放假,我重回故鄉,再次品嘗奶奶做的疙瘩湯,成了我的嗜好和習慣。條件漸好,日子過得較前富裕,仍擋不住疙瘩湯的吸引和魔力,我喜歡它,每次都要過足口癮,方才罷休,吃後感到回味無窮。

大學畢業,我來到平陰,先當教師,後進機關。先後在縣委宣傳部,縣紀委,縣政協工作。奶奶一直陪我在平陰生活,幫我照顧兩個孩子,料理繁重的家務,讓我安心地忙於工作。直至我臨去紀委前夕,那年她84歲,因年齡太大,回老家後再沒回來。奶奶在時隔三岔五,總愛給我們做頓疙瘩湯。因為那時工作繁忙,在家時間倉促,做疙瘩湯省時省力,又美味好吃,營養豐富,全家人都喜歡。兩個孩子也繼承了我的基因和傳統,對疙瘩湯情有獨鍾,非常愛吃。每次喝疙瘩湯,都爭先恐後,大快朵頤,肚兒圓圓,方才罷休。疙瘩湯非常美味,滋養了我們一家人。我和孩子們喝着疙瘩湯長大,總是百吃不厭,愛不釋手。奶奶在陪伴中日益變老,對我一家充滿深厚的感情和無限的熱愛。他老人家伴我一生,愛我一世,辛苦勞累,又幫我把兒子看大。老人家回老家後仍念念不忘我們,我們也經常回去探望。他老人家九十歲去世。在彌留之際,還一再叮囑我妹妹「千萬別冷落了你大哥一家」。他老人家走了,他的濃厚深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現在我也老了,奶奶已過世多年。但她那慈祥的笑臉,音容笑貌,時時在我的眼前浮現。他那博大胸懷,深情厚意,我永遠不會忘記。

「綠菜疙瘩雞蛋湯,可口溫柔潤胃腸。」鮮香味美疙瘩湯,寄託深情與希望,疙瘩湯美味飄香,親情永在滋味長。[1]

作者簡介

王京元,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山東平陰縣退休幹部。近年來開始寫作,作品屢見縣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