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難得清醒(閃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難得清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難得清醒》中國當代作家閃蝶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得清醒

今年聽到一個新說法,「難得清醒」:所謂父子母子一場,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苦。」苦咖啡,嘗着苦,最後品嘗的甘甜。鄭板橋老先生提到「難得糊塗」,指的凡事想開點不較真。有助於心態平和。

筆者就「難得清醒」闡述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兩者並不矛盾。千百年來,古人先賢對於孩子教育都有經典名言,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的家書,包括梁啓超對於子孫後代的教育,從名門望族的家訓里體現出來。

大凡外人只是看到成功者表面的光鮮,至於過程和吃過多少苦,流過多少淚,別人又怎能身同感受。即使下一代,如果共情心不強,父母總跟孩子強調上一代多麼多麼不容易,同理心強的孩子能聽進去,同理心弱的孩子,感知相對一般。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灑熱血,就是為了孩子們有美好的明天,有幸福的未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改革開放,奧運會,時代已經載入21 世紀。零零後的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一代孩子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有了強的國,才有小的家。作為小家庭的代際傳承,作為父母則更需要人間清醒。父母強調曾經的苦淚史,有些孩子發散思維,不太能接受了。

筆者曾經採訪過一對中年父母,陳明(化名)和王芳(化名),他們的孩子叫小樂(化名)。陳明和王芳是那種樸實、堅韌的人,他們深知生活的不易,更懂得人生的苦澀。他們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而小樂,他們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剛剛踏入社會,開始自食其力,對未來充滿期待。

「小樂,生活不是簡單的黑與白,你要學會面對各種顏色。」陳明常常對小樂說。王芳一直做教師,她在走自己的文化苦旅。「我們那時候太苦了,上學吃的菜都沒有油水。睡的床是大通鋪!」王芳補充道。他們對小樂的期待是希望他能夠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坦然面對人生的各種苦澀。他們也明白,父母不能成為孩子的終點,孩子也不能永遠依賴父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有自己的苦要吃。小樂最煩聽媽媽嘮叨這些,媽媽又開始憶苦思甜了。他索性戴上耳機聽起了音樂

王芳很想讓小樂按照她的想法,將來當個建築或者園林設計工程師。可小樂偏偏選了計算機專業,想當程序員。陳明沒有強迫小樂。他鼓勵小樂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為此,王芳和陳明狠狠吵了一架。陳明為了小樂,把小樂奶奶搬出來勸說王芳。最後王芳妥協了,同意兒子學計算機。自從兒子學了計算機,陳明和王芳也願意向小樂請教電子產品的使用。在這個AI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一家人都沒有停止學習。小樂也深知父母的期望,他又參加了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的知識提升,他也始終記得父母的教誨:「你們吃你們的苦,我們吃我們的苦。時代不同,挫折和磨難不同」「父母不是孩子的下一站」。小樂深知父母的人生經驗是他無法替代的,他需要靠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去成長。生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陳明、王芳和小樂都明白了當下的一個道理:各吃各的苦,各自成全各自的路。每個人在家庭里是一個整體,同時又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努力地生活,分享心得、互相成長。雖然生活有苦澀,也曾有至暗時刻,還是要勇敢面對、積極應對。

在難得糊塗的當下,人間難清醒。[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