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澍(清代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澍(清代官員) 陶澍(shù)(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號雲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經世派 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

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年),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並設義倉以救荒年。

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於兩江督署,贈太子太保銜,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陶文毅公全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陶澍於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出生湖南安化縣小淹鎮的陶家灣。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七歲的陶澍跟隨父親陶必銓遠走長沙,在嶽麓書院讀書。

乾隆五十年(1785年),其父陶必銓因母老思親,回小淹鎮資江上游的江南紅泥田王虎文(名王崇焯,為陶必銓知交好友)家中設館授徒,陶澍仍跟隨讀書。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陶必銓回家務農並鑽研學問;陶澍亦在身邊讀書,開始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並參加一些農業勞動。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陶必銓應邀到安化縣城(今梅城鎮)主持修復南寶塔,陶澍亦跟隨在安化學宮讀書。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陶必銓到益陽曾潤攀家中設館教書,前後四年,陶澍仍跟隨在側讀書。

乾隆六十年(1795年),陶澍參加縣學考試,得補邑諸生。

嘉慶三年(1798年),陶必銓轉赴益陽石井,在劉靜園家中設館授徒,陶澍仍跟隨父親讀書。同年,陶澍與安化縣一都河曲溪人黃德芬結婚。

嘉慶五年(1800年),隨父赴長沙參加湖南鄉試。

嘉慶六年(1801年),陶澍離家北上,參加會試,卻名落孫山。遵父囑,留京溫習功課,準備再試,以圖進取。

科舉及第 嘉慶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參加壬戌科會試,中進士,為第63名;四月,參加殿試,為二甲第15名;朝考,嘉慶帝召見,定為第55名。為安化第一個進士。

嘉慶九年(1804年)二月,赴任翰林院。

嘉慶十年(1805年)四月,任翰林編修。同年閏六月,父陶必銓病逝,陶澍回鄉奔喪,丁憂三年。此後,陶澍在澧陽書院主講三年,認真從事教育,培養人才。

嘉慶十三年(1808年)八月,陶澍離開家鄉安化,攜家北上,任國史館纂修。

治行優異 嘉慶十四年(1809年),任四川鄉試副主考。此後十年,陶澍先後任詹事府詹事、記名御史、江南道監察御史、陝西道監察御史、會試同考官、會試內監試官、巡視中城、戶科給事中、巡視南漕、吏科掌印給事中、道員等官職。在任上,陶澍均能恪盡職守,勤政恤民。

嘉慶十九年(1814年),陶澍任江南道監察御史,發現吏部候選官員太多,遇有官缺,則粥少官多,爭議紛紜;吏部又立法不一,設置重簽,形成混亂,造成弊端。陶澍主張統一立法,廢除重簽名目,堵塞漏洞,防止弊病。是年底,陶澍又陳奏州、縣積弊,明確指出:"州、縣之弊日深,州縣之疲頑有自"。接連例舉了八種州、縣官場弊病。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陶澍被任命川東兵備道。十二月抵達重慶赴任。任中清理積訟,打擊惡棍,平反冤獄,安定社會秩序。禁止私設關卡,暢達交通,鼓勵工商,發展商業貿易。察看農村,體恤民情,獎勵開荒,發展農業生產。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新即位的道光帝擢陶澍為山西按察使。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兼署布政使。八月,調福建按察使。十月,未及福建赴任,擢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擢安徽巡撫。

陶澍對安徽進行了全面的治理:

清理安徽錢糧,杜絕錢糧虧空。 救濟災民,建立豐備義倉。 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整飭吏治,安定社會秩序。 重視文教,倡修《安徽省志》。 道光五年(1825年)五月,陶澍調任江蘇巡撫。因洪澤湖決口,漕運阻淺,特調任江蘇巡撫,親至上海主持漕糧海運,雇沙船一千五百艘,運蘇、松、常、鎮、太五府州漕糧一百六十餘萬石至天津,為清代大規模海運漕糧之始。

道光六年(1826年)正月,陶澍再次"親蒞上海,部先後,申號令,各州、縣剝運之米,魚貫而至,鱗次而兌,浹旬得百三十餘萬為首運,餘三十餘萬歸次運。告祭風神、海神、天后,集長年三老,犒酒食銀牌而遣之。萬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動黿龍踴躍。"二月底,漕運船隊順利抵達天津。

陶澍任江蘇巡撫首倡海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國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所取得的最重要、最典型的成果。

整肅吏治,改造民風,建設封建社會的正常秩序。 關心人民生活,救濟災荒。 大力興修農田水利。 加強治安,嚴懲訟棍。

主要成就

陶澍為官期間,在除惡安民、抗災救災、興修水利、整頓財政、治理漕運,倡辦海運,革新鹽政,整治治安,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上作出了較大貢獻。任內力圖整頓淮鹽積弊,裁省浮費,嚴核庫款,緝禁私鹽,淮鹽得以行銷。又於淮北試行票鹽,後推及淮南。 [1] 陶澍與"湘軍三傑"(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關係十分密切,他在理學經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愛國主義思想等方面,對"湘軍三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湘軍三傑"可認為是陶澍思想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人物評價

嘉慶帝:放爾南漕矣,爾尚有良心,肯說幾句正經話。

道光帝:①端直宅心,勇敢任事,起家詞苑,遷職言官。程材疊掌夫冰衡,出使早持夫漕節。遂由給諫出任監司。朕慎選賢能,首隆簡擢。陳時臬事,祥刑昭明允之稱;樹作藩邦,敷政著旬宣之績。用是畀之節鉞,委以封疆。開府皖江,量移吳會。飛挽試行於滄海,酬勛而吉羽增華;逋逃迅獲於郵亭,嘉績而端闈晉秩。洎乎連圻作督,總制宣猷。統三省之師干,整綱肅紀;管兩淮之禺筴,剔蠹厘奸。有守有為,允副股肱之倚賴;任勞任怨,倍殫心力之勤劬。②器資端亮,學術淹通。居蓬觀而能文章,歷蘭台而宏建白。始掄才於蜀國,繼視漕於淮壖。 著望群僚,足備馳驅之選;受知先帝,遂邀簡畀之恩。迨朕寶祚寅承,溫綸渥沛。備荷諸艱之試,頻加不次之遷。任以疆圻,而遇事倍形勇敢;寵之節鉞,而殫忱益矢公忠。挽鹺綱於積弊之餘,獨排眾議;奠河流於既平之後,務策萬全。

林則徐:大度領江淮,寵辱胥忘,美諡終憑公論定;前型重山斗,步趨靡及,遺章慚負替人期。

陳康祺:①陶文毅公豐裁峻整,好議論人物,惟恐不盡,雖廷對亦然。②陶文毅公澍官翰林,恭值仁宗皇帝祗謁祖陵,禮成,公進呈擬上陵歌二十章並序,其弟子鄭際昌為之注釋。莊誦一過,穆然見本朝家法之善,列聖孝思之隆,覺自周武王祭畢以來,無此禕儀茂矩也。 ③陶文毅公官台諫日,錚錚有聲。 張之洞、張佩綸等:道光以來人才,當以陶文毅為第一。

趙爾巽:趙慎畛學有本源,察吏治民,嚴而能恕,所至政無不舉。盧坤治回疆軍需,平湖南瑤,馭廣東夷商,皆有殊績。陶澍治水利、漕運、鹽政,垂百年之利,為屏為翰,庶無愧焉。道光中年後,海內多事,諸臣並已徂謝,遂無以紓朝廷南顧之憂。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其信然哉!

孟森:嘉道之時,留心時事之士大夫,以湖南為最盛,政治學說亦倡導於湖南。所謂首倡經世文編之賀長齡亦善化人,而澍以學問為實行,尤為湖南政治家之巨擘。

蕭一山:①不有陶澍之提倡,則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國藩之成就,亦賴陶澍之喤引爾。 ②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標榜經世,受陶澍、賀長齡之薰陶者也。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