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陝西有個白吉鎮,這個地方的餅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這種饃叫白吉饃。白吉饃據稱源自咸陽。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後做成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着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焦黃即可。我一直以為烹製食物,外焦里嫩是難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饃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配臘汁肉同食味道更佳。[1]

目錄

簡介

「臘汁肉夾饃」的「臘汁肉」要選上好的豬肉去骨用老湯也就是臘汁湯文火燉製。燉臘汁肉時湯鍋里都放什麼調料,那是人家的商業秘密,一般不傳外人。有一次去吃臘汁肉時正至傍晚,見他們正在給湯鍋里配料,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細觀配料中有桂皮,草果,丁香,八角,小香等物,出呼我意料之外的竟然發現配料中有大塊的冰糖。煮肉放冰糖?冰糖在煮肉時起什麼作用?少加思索,恍然大悟,臘汁肉出鍋時那種透明的色澤,潤亮的外表和飽含臘汁的那種柔軟的質感可能與冰糖有關。我為了進一步弄清臘汁肉的製作方法有意和正在下料的師傅搭訕:「這麼早就煮肉?」「哦。這肉要煮一夜呢。」「煮一夜?煮一夜不就把肉煮落鍋了!」「哎不,前半夜煮,後半夜要悶。煮一夜?煮一夜就把肉煮日塌咧。」師傅一邊說一邊得意的用大湯勺揚起湯鍋里的湯:「你看這湯濃不濃?煮肉的臘汁要濃,不濃就收不住肉。象你地用清水煮肉臥就把肉煮化咧。」聽師傅這一席話,覺得很有道理。

臘汁肉在戰國時稱"寒肉"。"寒"是"韓"謬音,指韓國。當時韓國位於現在秦晉豫交界地帶,所制臘汁肉聞名遐邇。秦滅韓後,"韓肉"製法傳進長安。做臘汁肉要選用豬上等後臀肉,加鹽,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38多種調料煮成。陳湯煨制,較少加水。現在西安最有名的臘汁肉當屬袁師傅記臘汁肉,但是最古老的還是百年老朱家肉夾饃。選肉考究,調料齊全,火候獨到,故色澤紅潤,酥軟香醇。食者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美稱。

做法

一、 臘汁肉

材料準備:肉:帶皮五花肉500克(可以做5個),在涼水中浸泡一小時,

去血水,洗淨待用。大料一包(桂皮、八角、香葉各兩個、小茴香少許、陳皮一小塊、豆蔻、草果、花椒數粒),冰糖8粒,蔥白一段,姜4大片,料酒三大勺,老抽2大勺,生抽3大勺,高湯或開水適量(以剛蓋過肉為準),鹽適量

做法:高湯內入調料加蓋大火燒開,放入洗淨的肉,燒開,撇去浮沫,加鹽調味至喜歡的程度。轉小火,保持水騰而不沸燉5小時,基本做到了"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二、 白吉饃

材料:普通麵粉3杯(做六個),干酵母1.5小勺,溫水 1.5杯左右,泡打粉1小勺

做法

1、 用溫水化開乾酵母,慢慢倒入2.5杯麵粉中。用手揉成光滑的麵團,麵團軟硬適中。

2、加蓋或覆蓋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約1小時(夏天時間可以短一點),至原來的兩倍大,發好的面應該是呈蜂巢狀的.

3、 往發好的麵團中加入泡打粉和餘下的麵粉(一點點加),繼續揉至麵團比較硬就可以了。不一定全部麵粉都加完。蓋上保鮮膜醒10分鐘。

4、把麵團分成六分,每份擀成長條窩成麵團,再擀餅,再放5分鐘。

5、放入無油的平底鍋內,中火烙熟就可以了(正宗的好像是烙到半熟,再放入350C的烤箱烤5-10分鐘,這樣做出來時外脆里軟),只要在快好的時候火力加大,把餅稍微烙的焦一點,也會有外脆里軟的效果。

6、最後就是肉夾饃了,將臘汁肉剁呀剁呀剁,邊剁邊加入臘汁湯和喜愛的蒜沫,青椒香菜等,剁得越碎越好。

7、最後將肉肉夾入剛烙好的白吉饃,開吃!

另外,多下來的臘汁湯可千萬別倒了。放在冰箱冷凍櫃裡存着,下次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做臘汁肉,湯汁越陳越香。

視頻

陝西肉夾饃做法和配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