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是由古斯塔夫·馬勒創作,於1906年定初稿,並於1907年全面完成的交響曲。馬勒在本交響曲棄用傳統以「樂章」作為分段,但卻沿用在第二,第三交響曲中以「部分」(Part)來區分不同的主題,將樂曲分成兩個部分。另外合唱部分貫穿整首交響曲,全首交響曲的演奏時間為80分鐘。由於演出人數眾多,除了超大編制的管弦樂團、管風琴外,連同男聲、女聲、童聲合唱團,總人數超過一千人,規模空前,因此本曲也有《「千人」交響曲》之別名[1]

目錄

創作

首演

馬勒於1910年9月12日於德國慕尼黑新節日音樂廳(Neue Musik-Festhalle)親自為本曲進行了首演,這次亦是馬勒臨終前的最後一次公開表演及首演自己的作品

配器法

該曲綽號「千人交響曲」,由於該曲需要極多的樂師參與表演。根據紀錄,首演時共動用了各250人的雙合唱團、350人的童聲合唱團、8名獨唱者及146名樂手,合計1,004人。

結構

第一部分

古讚歌「Veni, Creator Spiritus」(求造物主聖神降臨)(歌詞原文拉丁語)4/4拍子奏鳴曲式 歌詞選自八至九世紀所作的宗教讚歌《求造物主聖神降臨》。樂曲開頭由管風琴奏出持久的降E音及其大調和弦,合唱團隨即有力地唱出「Veni, creator spiritus」(求造物主聖神降臨),及後由各獨唱家唱出歌詞的第一及第二段。在管弦樂過場後,全體獨唱、合唱團及童聲唱同時唱出「Accende lumen sensibus」(求主照我三思五官),及以童聲以「Amorem cordinus」(以你聖愛充我心靈)首次唱出以他們為主的旋律。經過不斷的對位變化,樂團重新返會開頭部分。最後部分先由童聲帶入歌詞最後一段「Gloria Patri Domino」(光榮歸於天主聖父)後,樂曲氣氛慢慢推至高潮,最後在附加軍樂團的加入中,獨唱及合唱團以連續的「Gloria Patri」結束。

第二部分

歌詞選自歌德的《浮士德Ⅱ》[2]〈山谷〉中第五幕的場景。樂曲以非常安靜的降E小調開始,由第一小提琴以顫音開始,木管樂器隨後奏出代表一群修士的樂句,當男聲唱出深谷中的「修士合唱」,心懷感激的神父便唱出其歌詞「永恆歡喜之炎」。接着樂曲進入較緊張的氣氛,學識深奧的神父唱出「如同萬丈深淵在我的腳下」的一段。接着是不同類型的天使輪流的出現。

視頻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相關視頻

馬勒 降E大調第八交響曲(伯恩斯坦指揮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