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辛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辛仁 | |
---|---|
北京外交學院原黨委書記 | |
出生 | 1915.11.7 |
籍貫 | 廣東普寧縣 |
母校 | 北平中國大學 |
職業 | 作家 |
陳辛仁(1915年11月7日--2005年7月25日),筆名辛人,廣東普寧縣(現廣東普寧市)人,左翼作家[1]。北平中國大學學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部成員。1933年夏,北平"左聯"組織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嚴重破壞,隨後,他積極投入恢復"左聯"的工作,編輯"左聯"機關雜誌《理論與創作》。
人物簡介
1934年,北平"左聯"再次遭受大破壞,同年夏,他被迫流亡日本,在東京積極參加東京"左聯"各項活動,參與編輯《雜文》(《質文》)月刊,並主編《文藝理論小叢書》。在上海《申報·自由談》發表《藝術的形式和遺產》等雜文13篇,翻譯了海涅的《德國宗教及哲學史概觀》,並努力學習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翻譯出版《現實主義論》(蘇聯吉爾波丁著)、《批評論》(蘇聯倍司巴洛夫著)等書。
1936年,在香港編輯《民族戰線》雜誌,並在上海《夜鶯》創刊號和1卷2期發表翻譯論文《現實主的問題》(日本高沖陽造作)、《作為意識形態的藝術》(日本森山啟作)。同年6月,加入中國文藝家協會,同時在以魯迅為首的《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上簽名,擁護文藝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月,在《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上簽名,贊同使用、推廣拉丁化新文字。同年8月1日《現實文學》1卷2期發表他的論文《論當前文學運動的諸問題》,贊同魯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批判"左聯"叛徒殷作楨反動的"戰爭文學"理論,也贊同"國防文學"口號。他還在《太白》半月刊上發表《文學得攙緊科學的手》一文,倡導科普文學。又在《文學》7卷4號上發表《但丁的言語觀》,在《新認識》3號上發表《論知識份子的新生》等文章。
1937年夏在上海參加戰地服務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夏後在新四軍任職,參加敵後抗戰和建立抗日根據地。先後擔任新四軍軍政治部敵工部科長,新四軍第四支隊敵工科科長、四支隊十四團政治處主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941年後,歷任新四軍第二帥(淮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中共淮南區黨委宣傳部長、新四軍(兼華東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中共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
建國後任中共福福建省委常委、建省委宣傳部長,福建省教育廳廳長、華東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年調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
1954年9月至1958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駐芬蘭大使。
1959年1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外交部黨委委員、北京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2年1月至1974年12月,駐伊朗首任大使。
1975年1月至1978年10月,駐荷蘭大使。
1978年10月至1980年12月,駐菲律賓大使[2] 。
1981年2月至1982年6月,任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82年7月至1986年7月,文化部顧問、對外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
1986年8月退居二線及離休後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文化部黨史徵集委副主任、外交學院兼職教授。汕頭經濟特區顧問。
是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5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3] 。
陳辛仁病重期間及逝世後,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賀國強、王剛、華建敏、陳至立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人物著作
著有《陳辛仁回憶錄》
參考來源
- ↑ 陳辛仁 ,淘名人
-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是誰 中國駐菲歷任大使名單 ,調皮貓貓
- ↑ 原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陳辛仁同志逝世 ,搜狐, 200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