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蕾畫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蕾

來自 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陳蕾

陳蕾(美術家) 陳蕾,1978年生於北京,200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1],陳蕾2004年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2]。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現任教於北京服裝學院[3]


參展記錄

個展 2014年?

謎 —— 陳蕾藝術個展,威尼斯925畫廊,威尼斯意大利

群展 2016年?

食野之萍——古典之後的五種意度,煙臺美術博物館,山東

探索、探索、再探索——紀念龐薰琹先生誕辰110周年藝術展,泓文博雅藝術館,北京;

陳蕾

殊途——北京服裝學院造型藝術系教師作品展,北京服裝學院展廳,北京;

微觀·二象性——當代青年工筆作品邀請展,1+1藝術中心,北京;

2015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國名家作品邀請展,北京;

東方墨語——新銳水墨畫家巡展(第二回),杭州藝術王府,杭州;

點絳唇——藝術慢生活主題邀請展(第一回),國藝美術館,南京;

設色記——中國新工筆畫會首屆提名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古法&新生——CYAP水墨評選公示展,炎黃藝術館,北京;

之間——與傳統有關,當代藝術特展,Zoomart藝術館,北京;

東方墨語——新銳水墨畫家巡展(第一回),古吳軒畫廊,蘇州;

花開六塵——中國當代女藝術家邀請展(第四回),六塵藝術館,南京;

晏之藝VII水墨新語——中韓藝術交流展,中森會&牆藝術中心,北京;

春來花開——中國當代花鳥畫邀請展,新水墨意象館,北京;

陳蕾作品

來自 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陳蕾

2014年?

藝術無界,星耀未來展,悅·美術館,北京;

神話——當代工筆三人展,享悅匯,北京;

第三屆中國壁畫大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東成西就·紫禁之巔中意聯展,萬科會所,北京;

承·變:藝術新圖景——第七屆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主題展,金陵美術館,南京;

即墨——一種當下的工筆與水墨景象,新水墨意象館,北京;

2011年?

學院工筆——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展,國家畫院美術館,北京;

龐薰琹先生誕辰105周年師生藝術作品展,常熟美術館,常熟;

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第二屆中國壁畫大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08年?

中國岩彩繪畫邀請展,中華世紀壇,北京;

2007年?

中韓當代藝術邀請展,北航藝術館,北京;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2年?

從洛桑到北京——2002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藝術評論

西洋圖示下的東方新工筆

文/楊維民

從形式上而言,陳蕾的作品還是很典型的當代工筆的類型,但是與其他的當代工筆相比,她的創作十分豐富。這個豐富不是從創作數量或者畫面內容上來看,而是一種圖示方向上的豐富。

雖然是工筆畫,但是從陳蕾的創作中,能夠體會到許多從西方繪畫中汲取的思考與探索。無論是從人物形象的塑造,服飾紋理的選擇,甚至是最為代表中國符號的瓷器,都有一種強烈的西方印象。但這種西方印象的呈象,一定是建立在對傳統水墨藝術強有力的基礎上,面對古代的圖案,圖式,以及經典樣式的準確表達之後,才能開枝散葉,各表一枝。

值得玩味的是,當這種宛若外銷瓷一般的西洋風情,融入了宋人繪畫的元素,不僅沒有破壞掉原有畫面的平衡感,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同時,更探索出一種當代工筆的新方向與可能。

巧思與雅致

文/韓朝

2014年6月陳蕾在意大利威尼斯辦了一個名為《謎》的個展。展覽集結了畫家近幾年創作的數十件作品,有的作品我在國內的展覽中見到過,印象深刻。我的第一感覺是,陳蕾是一個善于思考,基本功紮實,畫面有感覺,語言有風格的畫家。

陳蕾在創作心得中寫道:「在東西方不同的藝術之間,在古代與現代藝術之間,是否存在一些共性?在不斷變化着的時間與地域之間,會不會有一些永恆的因素?」——看來她想把握更為持久耐看的美感,她確乎在思考和追尋着永恆的美,追問着東西方的共性與個性,古今的融通與差異,她景仰西方的喬托,波提切利,弗朗切斯卡等大師,對中國傳統工筆畫也鍾愛有加。

視野與方法決定着藝術家的路徑和面貌。陳蕾視野開闊,中國的,西方的,傳統的,當下的,她都不曾忽視。「我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畫家身上學到了很多,例如馬蒂斯和畢加索。可以說,他們的作品是現代藝術的源泉。我力圖從他們的畫面中發現一些形式美的規律,包括造型的韻律,黑白的結構,點線面的關係等」;「他們的作品表現了很多細節卻沒有被現實所禁錮,他們獲得了升華的美——一種永恆的特質。」陳蕾把學習感受寫下來,也寫進了她的畫裡。

前兩年我們在劉巨德老師畫室一起畫模特,陳蕾很有耐心的畫,一張張整紙的素描稿畫出來,再過不久,就能欣賞到她的工筆作品了。工筆畫的取向大概就那麼幾種,容易精工,卻不易畫出個人化的感受。陳蕾一方面在勾線填色、造型上、意味上下功夫,一方面尋找更能使作品有可讀性、思想性的物與情。她已然感覺到:沒有合適的物,則不會有引發共鳴的情緒和意味,托物言志是必須的,此情此物,使得繪畫更具有當下的意義。因為有當下,才具有某種歷史價值。

陳蕾的切入點是日常所見,卻又有超現實的介入。日常的經驗似乎由此劃上一個問號,或者一個驚嘆號,一個引號。其中的某種組合關係,包括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物的組合,生出一種奇特的視覺感受,這是一種視覺需求,同時也是心理的,這種自由的組合使形式變得有意味,好看好玩起來。

陳蕾的作品,造型與古典工筆畫造型所追求的圓潤、細膩、光潔有所區別,陳蕾汲取了傳統工筆畫的一些東西,她也在西方藝術(比如文藝復興前的早期藝術)里汲取了一種略顯滯澀的造型,這一微妙的變異,感覺很別致,亦與當代工筆畫的趨向步調一致。陳蕾在古今之變這股大潮中,既有所借鑑,也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不是跟風,而是在風潮中找尋和確立自我。

在這個時代,風格化的圖式往往為畫家所強調,原因在於易於辨識和記憶。陳蕾大膽省去背景,留以大面積的白底,一方面集中力量畫主體,凸顯圖式意味,不失精緻感,一方面令表達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妙,同時獲得了情感的某种放松和明快。值得注意的是,陳蕾在精緻之外,尚有一種大氣,並由此獲得了一種恰當的詩意美感和語言張力。陳蕾早期作品受到劉巨德先生的影響,素雅而大氣,後來的工筆畫作品雖然在形式與材質表達上有別,但能看出某種必要的延續,還是素雅,還是不摳唆。現在回望她早期畫的岩彩靜物,好看耐看。

有時候覺得女性畫家如何如何細膩,並以此為標籤,其實無用,只是限制而已。細膩自然與工筆畫親近,卻不是其全部。陳蕾當然有女性畫家所具有的細膩。她的個人氣質卻不以細膩為旨歸,而是其素樸大方性情的準確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講,則有可能超越女性畫家的某種宿命一樣的限定。

陳蕾是勤勉且可塑的。她身上有股子韌勁,從她的繪畫轉向上看得出,從她的一轉一合上看得出。陳蕾也是靈活和聰穎的,她有時也在生宣或半生半熟的宣紙上作畫,這樣速度快一點,沒有渲染之累。在一個市場化的今天,這是畫家某種必要的應對策略,同時也不乏畫家變換材質的一種新體驗。

陳蕾似乎不大善於言談,總是溫和嫻靜的樣子。熟悉她的朋友們都知道,陳蕾其實很內秀,她出版的一本色彩書籍,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很有看頭。她也寫詩,她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很難想象,一個文藝中人,沒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沒有敏感的感覺力和到位的表達力,終是入錯了行。通過繪畫,陳蕾找到並且實現了自我。在陳蕾心中,藝術或許一個謎,在她前面招手,陳蕾在藝術面前,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孩子,自在而快樂。

在虛舟靜心,為藝術祈禱——陳蕾的工筆繪畫

文/劉巨德

陳蕾說:「藝術出了一道謎題。」 20餘年,從岩彩畫走到工筆重彩畫,她一路追問,一路興奮,一路沉思,一路耕耘。不管藝術的謎多麼神秘,多麼遙遠,陳蕾總是懷揣解謎的夢勇往前行。

她頑強,執著,有理想。她用青春的時光和活力,在研究生階段就溫習古今中外歷代藝術大師的思想,從中解悟他們的藝術真諦,賞析他們藝術命運的坎坷和奇麗。

?「藝術是水,亦是船。」這是陳蕾刻骨銘心的藝術感悟。最近她畫了兩幅五米長的懸吊式的絹本工筆重彩畫,細膩柔美,清涼空曠,昭示了她內心痴迷藝術的力量。一幅是持花牽馬的人,另一幅是船上祈禱的人,像藝術的隱喻,充滿生命能量的靈光,顯現了她藝術意念純淨的情境和願望。

她在虛舟為藝術靜心,為藝術祈禱,為藝術空出。藝術作為人類生命的空無之鄉,在超拔現實的另一個世界,撫慰人類,映照人心。空,已成為人類的智慧,空就是祈禱,空就是祝福,空就是青春光華的盛開,空就是美的由來。畫面中,陳蕾把童年紙折的祥鶴引來,讓童年的天真與夢想、青年的才情與學養,一併裝進了她對藝術虔誠的空框。

陳蕾乘着虛舟漫遊於藝術大海的虛空,她知道藝術的大海美無彼岸。但她相信「永未觸之終點乃幸運之極致。」 因為藝術的虛空就是藝術的生命,就是藝術的目標和路徑,美是不可能直接接近的,美的光芒卻照入她的心靈。陳蕾虔誠於藝術的心境,為藝術祈禱的心境,必將感動美神,把她帶向更遙遠的無人涉足的美境。

讀陳蕾的工筆繪畫

文/尹丹

陳蕾的作品帶有較為顯著的女性氣質,她喜歡關注生活中的微小主題,關注微妙的內心情感。例如在《太陽以西的獨白之二》中,她以個人化的視角描繪一位吹氣球的場景,蜻蜓在帽檐,灰兔依偎身旁,一切一切似乎都是對童年的追憶。陳蕾的作品仍然是水墨畫,但我們已經很難看到那種延續了上千年的書法用筆。她把水墨理解為繪畫的媒介,卻並不糾結於「筆墨中心」的先入之見,營造出一種清新而略帶傷感的畫面趣味。

作品欣賞

TAGS: 畫家 藝術家 文化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