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涵奎 | |
---|---|
中國電子科學家,教育家 | |
出生 |
1918年11月 江蘇武進 |
逝世 | 2017年9月4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陳涵奎,男,1918年11月出生,江蘇武進人。教授。中國電子科學家[1],教育家[2],九三學社社員。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1947年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系。1950年在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獲博士學位。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物理系主任和名譽主任,微波研究所所長,應用電子學研究所名 譽所長,上海市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會土等職。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3]。
人物履歷
1918年11月8日,生於江蘇武進縣。
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40年,任中央大學電機系助教。
1943年,任資源委員會技術員。
1946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1947年獲科學碩士學位。
1950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時美國榮譽學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
1951年回國,歷任滬江大學、交通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
1954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電子學 教研室主任、校務委員等。
1972年至1978年,任上海科技大學教授。
1979年,任華東師大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物理系主任和名譽主任、微波研究所所長、應用電子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等職。
學子時期
陳涵奎,191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夏溪鎮,兄妹八人,排行第五。父親陳淵,號蠹園,對國學深有造詣,藏書極多,喜愛字畫,曾參與撰寫武進縣誌。陳涵奎先在夏溪鎮小學學 習,1929年至1932年在武進縣立初級中學學習。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侵華戰爭,翌年又在上海發動"一·二八"戰爭,激起中國民眾強烈的抗日情緒,學生結隊上街遊行,呼籲抵制日貨,並募捐集資抗日。陳涵奎受到愛國思想的薰陶,參加了這些活動。1932年考入私立無錫中學讀高中。該校於1920年建校時由原南洋大學校長唐文治兼任校長並義務在校授課。其高中部除語文一門課程外,全部課程採用英文教材,在學習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校風嚴肅,在當地享有盛名。 1935年在錫中畢業後,陳涵奎考入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先在南京學習了兩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內遷,又在重慶學習了兩年。大學畢業後先在母校任助教至1942年,後來進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工作。1944年考取公費留美,1946年8月成行。陳涵奎到美國後先進入密歇根大學,一年後在該校電機系電信專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為全優學生。曾聽過著名教授阿特伍德講授的電磁場理論和電波傳播兩門課,獲益甚多。1948年陳涵奎轉到伊利諾大學,在美國工程學院院士、著名天線專家約敦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先在天線組任助理研究員,半工半讀,從事螺旋天線的研製。1949年經系主任愛佛瑞脫教授的推薦,獲得博士生獎學金,1950年夏獲得電信工程專業的哲學博士學位。美國榮譽學會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畢業後留校任研究員,繼續從事天線方面的研究。他認為這樣對回國服務更有利。1948年至1951年,他在天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提出測量天線三維方向圖的方法,提出關於平面導電板上槽形天線的互阻抗與互補天線的互阻抗之間的正確關係;指出在線天線輻射場的計算中有磁流的忽略。
回國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科學工作者對祖國政治前途的態度上有左、中、右之分。其中嚮往祖國新生的同學大多數都參加了於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簡稱留美科協)。陳涵奎參加了這個協會,因而獲得了了解當時國內真實情況和閱讀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的機會。參加留美科協的共有七百多人,其中約有三百多人克服了美國政府的阻撓,在1951年底前先後回國。陳涵奎是在1951年8月乘最後第二艘輪船--美國威爾遜總統號取道香港回國的。陳涵奎回到國內後,先在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任教並主持系務。1952年院系調整時,調到上海交通大學。不久,又調至新成立的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54年進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一個階段,他在華東師大除了擔任本科的教學工作外,主要是培養研究生和進修教師。曾主持了一個二年制和一個三年制的研究班。在辦班期間,除了實驗課外,他擔任了全部專業課程的講授。1962年參加廣州會議的上海市科技界、華東師大的唯一代表,1963年又受到周總理來滬時接見。早在50年代,他就指導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台3厘米微波 測量儀器,促使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微波儀器專業生產廠,繼而又協助該廠研製成功了從厘米 波到毫米波各個波段的測量元件和儀器,形成了測試系列產品,為中國微波技術的發展,提 供了必要的實驗條件。1975年,在他的積極倡導和技術指導下,中國第一套微波加熱乾燥 設備在上海兒童食品廠投產,大大縮短了食品製作時間,並實現了生產自動化,節約勞力50 %。在微波加熱的研究中,他遇到一個計算加熱箱中諧振模式數的計算公式,他仔細研究後 ,發現這個在國際上沿用了20多年的公式是錯誤的, 它忽視了電磁波與聲波的區別。他根據電磁波的特點,導出了正確的公式,在國際 上得到了普遍的讚揚。他還和博士生朱守正一起,把數值計算和優化方法用於箱式微波加熱 器設計,改善加熱均勻性,取得了有效成果,1988年在國際上發表時被認為屬突破性創新 。
陳涵奎 | |
---|---|
猴年春節,校黨委書記童世駿看望慰問97歲離休幹部、我國著名電子學家陳涵奎教授 |
1980年,上海市打算建造高98米的虹橋賓館。由於建築地址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附近,擔心 會影響正常廣播而提出異議。上海市計委委託陳涵奎進行論證,他帶 領人員用兩種不同方法從理論上進行了研究和模擬測量,最後為建造大樓的可行性提 供了科學依據,受到了上海市領導的表揚。他們的總結論文在《中國科學》上發表,被評為1980年上海市優秀論文。1984年,陳涵奎承擔市科委重點項目,研究解決上海電視台八頻道電視節目在寶山、金山、 閔 行等重要工業區收視效果不好的問題,獲得了顯著的改善,獲上海市1988年重大科技 進步成果獎,理論結果比日本學者採用無限大反射板法所得的準確而可靠。他還用矩量法和 幾何繞射理論相結合的混合方法計算了導電柱體近旁雙環天線的輸入阻抗,為設計這類天線 提供了依據,並對上海電視台的過去在地面上調試好了的天線安裝到柱體架上後性能變壞的 問題作出了解釋。國外天線專家讚譽陳涵奎是國際上把幾何繞射理論應用於研究分析棱 柱型電視反射體天線的第一人。廣電部上海553電波監測台是50年代按蘇聯圖紙建造的木結構機房。在機房內測 得的來波方向和大小與實際值存在差異,在他的指導下,用數值方法找出了機房對電波監測 影響的規律,並為建造新機房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學術研究
1948年至1951年,他在天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提出測量天線三維方向圖的方法,提出關於平面導電板上槽形天線的互阻抗與互補天線的互阻抗之間的正確關係,指出在線天線輻射場的計算中有磁流的忽略。
1976年,導出微波箱式加熱器的諧振模式數的正確計算公式,糾正了國際上沿用的錯誤公式[4]。
人物成就
1984年,用數值方法找出電波監測台機房對電波監測影響的規律。在國際上最先把幾何繞射理論應用於分析電視反射體天線,所得結果為上海電視台解決了該台八頻道電視在寶山、金山等重要工業區收看效果不好的問題,獲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進步獎。
在《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無線電電子學》 、《無線電基礎》(合編)、《紀念赫茲》等著作。在國際交流上,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中方委員,多次出訪美國、芬蘭、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曾參加接待首批華裔學者訪華團,被評為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獲上海市優秀論文獎、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二十世紀成就獎」。
1990年,分別受國務院和國家教委表彰[5]。
獲得榮譽
陳涵奎教授。1976年導出微波箱式加熱器的諧振模式數的正確計算公式,糾 正了國際上沿用的錯誤公式。1984年用數值方法找出電波監測台機房對電波監測影響的規律。在國際上最先把幾何繞射理論應用於分析電視反射體天線,所得結果為上海電視台解決了該台八頻道電視在寶山、金山等重要工業區收看效果不好的問題,獲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進步獎。在《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無線電電子學》 、《無線電基礎》(合編)、《紀念赫茲》等著作。在國際交流上,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中方委員,多次出訪美國、芬蘭、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曾參加接待首批華裔學者訪華團。曾被評為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獲上海市優秀論文獎、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二十世紀成就獎"。1990年分別受國務院和國家教委表彰。
著作
《無線電電子學》、《無線電基礎》、 《紀念赫茲》 《高層建築對鄰近天線的輻射特性的影響》、《用矩量法計算電磁散射的近場》等
參考來源
- ↑ 逝者|我國著名電子學家陳涵奎先生 ,華東師範大學, 2017-09-11
- ↑ 陳涵奎 ,名人簡歷網
- ↑ 中國微波能應用的開拓者 ,騰訊, 2019-09-27
- ↑ 陳涵奎:「花木之鄉」走出的著名電子學家 ,常州日報, 2019-10-27
- ↑ 中國電子科學家教育家 九三學社社員陳涵奎 ,新悟空,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