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得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得才(?—1864年),又名陳德才,清廣西潯州人,太平天國將領,封扶王。

陳得才在1862年初率太平軍西征河南、陝西。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後,陳得才率軍在安徽一帶繼續作戰,11月兵敗自殺。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陳得才  
別名    陳德才      
民族    漢族      
官職    公天安  
爵位    扶王  
出生地   廣西潯州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1864年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太平天國將領,太平天國扶王    

人物生平

陳得才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之叔。金田起義後參加太平軍。後隸陳玉成部,轉戰各地。咸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積功封公(功)天福,駐守廬州(今合肥)。

當時皖北一帶捻軍勢力甚盛,其首領張洛行等於咸豐七年(1857年)接受太平天國領導。翌年,張洛行率軍占領臨淮關及鳳陽府,與廬州地區的太平軍成犄角之勢,互相應援。咸豐九年(1859年),清軍攻占臨淮關,進圍鳳陽,張洛行乃向忠王李秀成求援。咸豐十年(1860年)閏三月清軍江南大營潰敗後,李秀成乃奏准天王洪秀全吳定彩吳如孝兩軍馳援皖北。四月三日,陳得才亦自廬州進援,但在定遠縣境被清欽差大臣袁甲三所敗。五月三日,陳得才率嘯天福陳志廣、軍政司高玉成等部太平軍與廬州團練周盛傅等部連戰於上派河一帶,擊斃千總郭傳發。八月,陳得才被擢升為公天安。以後,清軍攻占鳳陽、定遠等地,廬州之北受到清軍威脅。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安慶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與陳得才部會合。是時,陳玉成鑑於廬州為皖北軍事重鎮,乃奏報天王洪秀全「請命自守」,復於同年冬奏請加封陳得才為「扶王」,銜系「殿前兵部正夏僚頂天封朝綱扶王強千歲」。由於廬州以南無為州、東關等地先後被清軍攻占,陳玉成見清將多隆阿日益逼近,而廬州「城內乏糧,恐難持久」,乃決計分兵出征,以挽危局。其中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等四王為西路,率領太平軍精銳三萬餘人經穎州、新蔡,「往河南、陝西等處去打江山」。[1]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旬,陳得才等四王開始遠征西北,經穎州(今安徽阜陽)西趨入河南境。正月十四日,陳得才等聯合河南汝城捻軍楊方衡圍攻新蔡,清軍嬰城固守。陳得才乃留賴文光、梁成富等攻城,自己則繼續西進,二月初四抵確山,二月初十攻南陽,未克。旋予二月十七日入陝西境,攻商南。賴文光等因屢攻新蔡不下,亦撤圍而去,未幾即與陳得才軍會合。

是時,陳玉成在廬州處境日危,曾一度馳函向各處求援。正月初,洪秀全詔令陳玉成速與陳得才等「進兵取糧」,支援天京,陳玉成乃於正月初六日密派可靠「民人」持函前往穎州投遞,囑陳得才「作速發兵下游正陽」(即正陽關)一帶,於正月底、二月初前來接應。正月十四日,英王再次致書陳得才,要求派兵回援,並「酌議"軍機。正月二十五日,陳玉成因清軍多隆阿進圍廬州,又馳函扶王回救。 以上軍書,由予陳得才已遠離皖北,深入河南,故均未能收到。

三月十九日,陳得才等四王大軍圍攻陝西商南。而川滇回民起義軍藍二順部亦由四川入陝來會,三月二十四日聯合攻占陝西省西南之山陽縣,旋又分道。四月初二,陳得才率軍克鎮安。四月初八日,向北攻占孝義廳(今柞水)。四月十三日,捻軍張宗禹自豫西入陝,與陳得才等會合。陳得才等棄孝義廳,大軍進至西安以東之尹家衛,關中為之震動。四月十九日,太平軍與捻軍聯合進攻西安未果,陳得才乃轉攻藍田,旋攻占渭南、華州、東攻華陰。當時陳得才已知陳玉成處境危殆消息,欲東趨河南,援救陳玉成。

五月初一,陳得才、賴文光等四王率太平軍圍攻潼關,兩天後撤圍入河南。六月七日,陳得才與馬融和倪隆邱遠才等部太平軍會師於河南舞陽、裕州(今方城)一帶,始悉陳玉成被苗沛霖誘執,並子五月八日被凌遲處死於延津的消息。在此後數月間,江北太平軍在陳得才領導下,繼續活動於河南舞陽、南陽以及湖北棗陽、隨州一帶。

天王洪秀全自陳玉成死後,即命李秀成節制陳玉成舊部。由於當時形勢,陳得才部難以渡江南,李秀成遂「調陳得才到蘇州,當面訂分,令其上去(指豫、鄂、陝)一帶招足人馬,限二十四個月回來解救京城」。由於關山險阻、戰鬥頻仍,而長江水域復為湘軍水師所封鎖,故南北暌隔, 「雖然疏疏有信回報,來往甚難」。據此可知,李、陳蘇州之會當在陳玉成被殺後不久,即同治元年(1862年)六、七月間,而所定陳得才兩年回援之期,其具體時間則應為同治三年(1864年)五、六月之交。此後,陳得才即為完成此重大軍事任務而進行艱苦卓絕的奮鬥。

同治元年(1862年)閏八月初三日,陳得才與泳天義馬融和等部太平軍,自唐河攻棗陽,未克。八月初七日,陳、馬等軍占領湖北隨州,復與捻軍張宗禹陳大喜等部相合,當即決定分兵為東西兩路,打通鄂、皖,回援天京。陳得才率領西路軍,於閏八月十五日占領湖北京山。八月二十九日攻安陸,為清軍總兵穆正春等擊退。九月十二日,陳得才復與在鄂、豫邊境一帶活動的梁成富部會合,自鄂北隨州進軍襄樊,被清軍所阻。是時,李秀成的天京解圍戰業已開始。而馬融和等的東路軍,雖於九月初四日進抵黃安(今紅安),擬由此經安徽馳援天京,旋亦為清軍所阻而折回。故此次陳得才等東援天京的計劃,未能成功。

十月初九日,陳得才、賴文光等四王再入河南境,經唐河、新野、鄧州等地復入湖北,圍攻鄖陽府。十六日被清軍所敗,遂分兵為兩路:一路由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祜王藍成春等三王率主力入陝西;另一路由啟王梁成富與天將范立川邱遠才等則東進湖北均州,向鄂、陝邊境發展。彼此密切配合,互為聲援。十月二十一日,陳得才等入陝西平利縣。十一月二十日,陳得才、賴文光等攻占陝西興安府。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初九日,梁成富等部太平軍進占陝西紫陽,旋攻漢陰廳。正月十四日,陳得才亦派兵會攻,藍成春則攻石泉縣。二月初三日,賴文光與藍成春占沔陽。二月初八日,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等進攻漢中府,川滇回民起義軍藍大順、藍二順等部以及捻軍亦配合攻城,並分兵圍成固縣。激戰數月,屢敗清軍。清總兵賀蘭貴蕭慶泗及副將李凱章等均先後被擊斃。八月二十日,太平軍克漢中府。二十四日,克成固縣。此次陳得才「由鄖陽而迸兵漢中,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時軍威大振,兵力大增。

是時,忠王李秀成因天京解圍戰未勝,旋奉天王洪秀全之命渡江西進,擬由皖北進入湖北,會合陳得才之軍,實行「進北攻南"戰略。進抵安徽六安時,鑑於當地無糧和天京危急,遂匆匆撤軍東歸。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陳得才等對天京日益阽危的形勢,憂念殊切。而前與李秀成所訂兩年回援天京之約,又將屆臨,天京復遣密使檄令陳得才等全軍東下,以紓急難。於是陳得才決定分兵三路赴援天京。除中路軍因故折回外,南、北兩路軍如約於二月入河南,四月入湖北,與清軍在黃安、麻城、蘄水(今浠水)一帶激戰,「其眾數十萬,蔓延數百里,逆氛頗熾」,其戰略目的是「欲繞豫、楚,以擾皖軍後路,而解金陵之圍,計頗狡毒」。

是年六月十七日,天京陷落。陳得才等仍銳意東進。七月三十日,圍攻鄂、皖交界之英山。九月初五日,陳得才、賴文光、馬融和等敗清軍於蘄水附近。九月底,清軍僧格林沁部前來,太平軍屢遭挫敗。於是賴文光與捻軍任柱等東趨皖北太湖,陳得才則率軍疾攻霍山。當時扶王所部雖有二十餘萬眾,但因缺乏訓練,再加上遠道飢疲,故戰鬥力大受影響。十月初七日在霍山黑石渡與僧格林沁部進行決戰,陳得才等戰敗,軍心渙散。十月初九日,馬融和等以7萬餘眾降於清軍,范立川等旋亦以114000餘人降清,陳得才見大勢已去,又聽聞身邊有將士正在策劃把他擒送清軍,乃服毒自盡。[2]

參考資料

  1.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考釋集》,第201頁。
  2. 《剿平粵匪方略》卷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