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侃凱 筆名侃凱,大合堂主 | |
---|---|
出生 |
1959年6月 南京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理事 |
知名於 | 書法作品參加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林散之獎"南京傳媒三年展,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全國鐵路書法名家邀請展,並獲得"高恆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銅獎。 |
陳侃凱,筆名侃凱,大合堂主,浙江舟山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國畫院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書法作品參加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林散之獎"南京傳媒三年展,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全國鐵路書法名家邀請展,並獲得"高恆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銅獎。
藝術簡介
陳侃凱,筆名侃凱,大合堂主,浙江舟山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鐵路
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國畫院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
書法作品參加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林散
之獎"南京傳媒三年展,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全國鐵路書法名家邀請展,並獲得"高恆
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銅獎。
陳侃凱
陳侃凱,男,1959年6月生於南京,浙江舟山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理事,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書法研究院特聘書法家,上海鐵路局書畫協會副主席。書法作品曾入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60周年「高恆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銅獎),《「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書法藝術展》,《全國鐵路書法精品展》等。書法作品在多家報紙雜誌及網站上刊登,並有近5萬字的散文隨筆和評論文章在媒體上發表。2008年1月在南京舉辦《陳侃凱書法藝術展》,2017年1月應南京更斯藝術館邀請舉辦《丁楠 陳侃凱書法展》,並參與策劃合肥《中國鐵路10人書法作品展》。
我觀陳侃凱
呂廣恆
當一個人在靜靜地欣賞藝術,有人在旁邊喋喋不休加以解析,就會使人發煩。正如柳宗元所云:「余好讀書,不求甚解。」意即自品原味,不吃別人嚼過的饃。我認為,無論是藝術的創作者還是欣賞者,都是秉於個性。由於不同的閱歷修養性情好惡,很難共享。另一方面,當你被這件藝術品觸動心弦產生共鳴時,便欲抒發感想以求響應,否則便如鯁在喉。這大概就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於是在這種矛盾中便生成了「道」。道不同,不相與謀。
求道難,同道更難。這方面,我自知淺陋,一向寡言。但,人不僅能捺住,還要能撇開。今天就想撇一下,侃侃陳侃凱。
1,書法誰寫
侃凱供職於鐵路,我早聞其書法之名。書法不分職業,他的書名也早已衝出鐵路。可見其成就與影響。而我與他的第一次相見,卻有一個從未言說的小插曲。那是幾年前京滬高鐵書畫採風活動,全路一行十幾人第一站到達上海,晚上正匆匆入住,一人突然向我提出互換房間。我心中頓生不快,只宿一晚不至於吧。此時室內衝出一人,他二人立刻相擁喧譁起來。原來他們是老友相見徹夜長聊怕打擾別人休息。我隨即釋然還生出幾分感動,於是我初識了這個換房人陳侃凱,覺得他挺性情的。以後在幾次書畫活動中接觸漸多,我發現侃凱確是性情中人,是文化中人,是有正大追求的人。
侃凱平時給人的印象是言語不多,注意傾聽別人談論,偶發見解便見思想。當然,大家聊的主要還是書畫。我感覺與他很有共鳴。
書法是寫字的藝術,或稱藝術地寫字。寫字很好理解,一論藝術,自古以來就見解各別莫衷一是,從而產生了流派。不僅各種書體寫法風格模式分了流,不同認知理念追求褒貶也分了派,於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本是文化藝術的自然生態,但是既有好強的人非要羅列出標準,也就相應有閒適的人「自掃門前雪」。在這方面,侃凱似乎屬於後者。因為這裡有一個跳不出來的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侃凱的人和字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未去跳這個坑。「我寫我字」,便有了閒適野逸之態。
那麼,抓筆濡墨隨便塗寫就是書法麼?諸君,這可是誤會不得的。凡事都有傳承規矩。祖先有訓「無規矩不成方圓」。關鍵在於認清什麼是規矩,那些不能稱為規矩的「甚解」「闡述」之類,作為一家之言可以參考,如迷而信之則必然誤事。
侃凱是個認識規矩的人 。他幼承父教,小學習字,主攻顏柳,兼學美術。文革的荒敝也未能廢掉他勤苦的童子功。及至踏入社會,閱歷加深,業餘時間拜師訪友,跟班深造,痴迷執着,最終選擇了一門心思鑽書法的不歸路。這個過程中,他臨習王羲之、懷素、徐渭、王鐸、傅山,又鑽研前人碑版,有意識地汲取雄強豪宕之氣。可貴的是,侃凱學書以胸襟氣韻涵養性情為要,不做亦步亦趨的描摹雕琢。這算是摸到了書法的靈魂。他的書法,通篇看去粗頭亂服,野豪丑怪,細品則涵養深厚,極盡變化,正在步入率性天真的境界。他的「我寫我字」並不是那種「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鳴得意的胡塗亂寫。
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人以為終生寫王則能成王,終生寫顏則能成顏,終生寫蘇則能成蘇,殊不知果真如此則終生南柯一夢。君不知「世上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否則,自古一書可矣,何來千姿百態。
懂得規矩,突破瑣細。開張胸襟,抒發性靈。使筆為心所驅,讓墨隨情而發。我以為,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本質所在。脫此不是「死學學死」就是「逐名忙」、「稻粱謀」。
我以為,好的字畫大體兩類,一是性情得抒,二是功夫得見,二者皆善,便是妙品。性情之人筆下方能灑脫自適,過於理智之人就憑吃功夫了。有人能做到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當然更好,歸根到底也是他的個性使然。各有特色,各得其所,藝術之道,不可強求。
2,寫給誰看
這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漢字幾千年演化,自唐楷定型至今,完成了識字寫字表情達意一統華夏的任務。但一涉及藝術,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了。千條萬緒,很重要的一條是對書法藝術(何止書法)的理解各持己見。重要的話再說一遍:藝術的靈魂是個性。人們在如何理解上都體現了個性,還能說藝術本身不是個性嗎?
如果此言不謬,那麼書家當然可以決定自己的字寫給誰看。我認為,他應該首先是寫給自己看的。例,著名的《蘭亭》、《祭侄》、《寒食》天下三大行書在筆走龍蛇之際,老三位絕沒去想後人都有哪些說道。他們精絕的書法,不過是把已成型的漢字用當時的書寫工具淋漓盡致地表情達意罷了。
觀侃凱的字,朋友們笑稱「丑書」。我卻認為所謂「丑書」大有講究(這裡不談那種不倫不類莫名其妙的真正的丑書)。其一、每一書體創立之初,如甲骨文後的篆隸楷行草,難免會有「丑書」之嫌,主因是破格。其二、書史享名的那些大家,標新立異,貶斥者大概會有「丑書」之譏,主因是流派。其三、自封正規傲視天下,凡於己不習慣者籠統斥為「丑書」以自尊,主因是不通。
侃凱大約沒有理會這些。他依然「我寫我字」,脫略自信。這種自信很難得,源於他的書法根基和文學素養,源於他的閱歷和稟賦。他的字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同道的。
他的字看上去不守規矩,好象信馬由韁。點畫時出意外,使轉暢澀不同,縱橫無序卻有節奏,濃淡變化通篇爛漫,各種要素都在關照全局。讓人觀之不能一帶而過,要仔細揣摩才可領略韻味。這種韻味,在當下所謂「規矩」越抽越緊,提筆不敢喘大氣,生怕別人不認可,一味描摹名家殘跡,不究事理也不知自己的氛圍下,直接給人一種清新活潑之感。僅此而言,它已經獲得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我想,侃凱是讀懂蘇東坡了。蘇老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話有些狡黠賣乖,不通的人便據此胡作非為,不知其妙而淪為流氓野鬼。蘇意當是法無定法不受他法或前法拘役,我寫字,用我法。作為一代文豪通才,他可以做到「我法」。我輩不去攀比前賢,但應受其啟發,學其精神,秉其靈魂。妄自尊大當然不可,妄自菲薄也可不必。陳侃凱們的追求必會一路燦爛,因為這個過程自己首先收穫了愉悅與激情,收穫了品味與人格的升華。這種心靈外化為書法,必定有感人的力量。
3,寫好靠誰
要寫好字,當然要靠自己。「要兒自養,要谷自種,依賴別人不頂用」。這個道理很淺顯,但絕不簡單。因為「自己」各不雷同,天賦、性格、閱歷、修為有別,形成每人的個性。相近者,呼應間可行同道。相遠者,異見中形同陌路。書道當然也是如此。
「字如其人」,這是一句盡人皆知的古語俗語,卻至深至奧。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也不容易。關鍵還是那個「人」字。以此談書法,最重要的還是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
對於書法藝術,難能可貴的是能夠深刻透徹地認知理解,能夠塌下心來鑽研學習,能夠辨別各具形貌的古今作品,能夠在眾說紛紜中形成自己的主見,從而隨心所欲地以筆墨抒性靈,以黑白見精神,達到痛快淋漓「我寫我書」。但是,能不能做到這些?那又看個人的稟賦和修為了。借用陸放翁的詩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書同理。觀人閱世讀書覽史唱詩聆樂都是修煉。「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文人八雅,得時便放開胸襟浸潤其中。人成形了,出手自然有型。君不見,某人動筆之際,就有高人評價為某門某派。其實某人並未專習。何也?雖未同門,同門之外相近也。
還有一個臨帖的分析。古人與今人,兒童與成年,臨帖是有區別的。古時識字練字與書法一體,筆墨紙硯只是工具,想不臨帖都做不到,即便臨習塾師,塾師的字也必有出處。今人已陸續把寫字搬到鍵盤上了,筆墨紙硯都成了藝術品,用毛筆寫字便成為藝術,必須專攻,包括臨帖。但上述已言,書法僅僅臨帖模仿萬萬不行,那些字外功夫,成人相對兒童又具有了巨大優勢。他大可不必去做兒童狀,整天趴在字帖上,不然等到想抬頭「我寫我字」時,卻已拿不動筆了。 可以想見,一味僵死地描摹別人,唯獨不見自己,終其一生無非書蠹字奴。
我想,侃凱調動起自己的全部積習,義無反顧地走上「我法」、「同道」之路,表現出他的定見和定力。他的成就反映出理念的通透和清晰。他的作品彰顯出一個書法家的強烈個性和追求。
祝願陳侃凱的自由之境越來越博大寬廣。
2017年1月於北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