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予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予恕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1年3月29日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區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陳予恕,男,漢族,1931年3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區,中國共產黨黨員,工程非線性振動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56年,陳予恕獲得天津大學學士學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至1958年,在天津大學材力教研室工作;1958年至1959年,在北京俄語學院學習俄語;1963年,獲得原蘇聯科學院機械所副博士學位;1963年,擔任天津大學機械學院振動所所長、教授;1984年至1986年,在加拿大Guelph大學做訪問學者;1986年,擔任天津大學一般力學博士點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授;1998年,當選為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1999年至2003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持人;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陳予恕主要從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及其在工程中應用研究工作

人物簡介

陳予恕教授,中國工程非線性振動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31年3月29日生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區。1956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機械系,留校工作至今;1963年獲蘇聯科學院機械所副博士學位,曾任天津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常委理事,天津大學教授。2006年兼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所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基礎學科博士生導師。1986年加拿大貴富大學訪問學者,198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被選為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予恕院士在治理大型旋轉機械頻發的振動故障中,突破了傳統線性理論故障建模和機理分析方法,採用非線性分析技術,查明故障機理及原因,為治理20多台大型火電機組的重大振動故障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獲顯著經濟效益。

作為第一完成人,陳予恕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發明專利3項,取得直接經濟效益4億多元;共發表重要論文150多篇,SCI、EI共收錄108篇次、他引57次,國內統計他引288次,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6名。陳予恕教授領導的一般力學學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理論與工程相結合特色的研究方向。

2016年9月30日陳予恕獲2016年度最美教師稱號

人物履歷

1950.9-1956.7 天津大學 機械系(內燃機) 學士

1959.11-1963.5 原蘇聯科學院機械所 機械非線性振動 副博士

1963.5-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振動所所長 助教-教授

1984.11-1986.5 加拿大Guelph 非線性動力學 訪問學者

1986.8- 天津大學 一般力學博士點帶頭人 博士生導師 教授

1986.1- 加拿大Guelph大學,Manitoba大學 客座教授

1986.10- 大連理工大學 兼職教授

1998- 加拿大Western Ontario大學 客座教授

1999.4- 同濟大學 兼職教授

2001- 香港城市大學 客座教授

1998.11- 俄羅斯應用科學院 外籍院士

1999.3-2003.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9990510) 主持人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6至今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導師 教授

陳予恕
引領人才成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予恕先生

學術任職

1987-2003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 常務理事

1978-2004 非線性振動專業委員會 主任

1991-2003 中國力學學會 一般力學副主任

1993.12- 非線性動力學學報主編

1994.6-1998.6 美國JVC(國際振動控制學報) 編委

1994.10-2003 IFTOMM非線性振動技術委員會 委員

研究方向

陳予恕院士的研究方向為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是我國非線性動力學專家。他首次提出了非線性振動系統周期解分岔理論方法,被國際同行譽為"C-L方法"。該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撲結構與系統參數間的聯繫,對動力學結構的穩定性控制奠定了理論基礎。陳院士重視理論與工程應用相結合,在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曾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發明專利3項,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共發表重要論文150多篇,其中SCI、EI收錄108篇次,國內外他引300多次,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共100餘名,為非線性動力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論著成果

40餘年來完成了重要國家項目20餘項,結合機械裝備的現代化設計研究,發展了非線性動力學理論,並應用於大型旋轉機械和振動機械的現代設計和故障治理技術,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和重大的經濟效益。為解決機械振動失穩難題創建了分岔理論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撲結構與系統參數間的聯繫,發展了非線性振動學科,在國際上受到重視,被稱為C-L(陳-Longford)方法,獲國家2003年自然科學二等獎、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3]。對旋轉機械運行中振動故障頻發的技術難題,在故障建模和機理分析中,突破了傳統線性方法,採用非線性分析技術,搞清故障發生的原因,治癒了七省市18台大型火電機組的重大振動故障,獲經濟效益4.4億元;對國產4台20萬千瓦勵磁機支撐系統進行非線性設計改造,使振動失穩的頑疾得到根治,獲教育部進步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2項[4]。建立的共振篩非線性設計技術,用於我國最大的30平方米非線性共振篩研製,同比節能50%、篩分率高20%,獲2004年天津市進步一等獎。發表的論著收入SCI、EI共108篇。

人物影響

陳予恕獎學金

2011年3月,為了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學子投身非線性振動與非線性動力學學科研究中來,陳予恕院士個人出資40萬元,學生、同事和同行捐資40萬元,設立了「陳予恕獎學金」[5],截至2016年9月,共有46名優秀研究生和直博的本科生獲得了「陳予恕獎學金」。

人物評價

陳予恕是中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中國工程院評)

60年歲月滄桑,他(陳予恕)風雨無阻;一甲子歲月流長,他從未停歇;從教學、製造到應用,為中國產研學踏出了一條堅實而有力的道路;耄耋之年,仍腳踏三尺講台;一生只為動力學,正是他人生的寫照 。(2016年度「最美教師」獲獎詞)

(陳予恕)在學生們眼中,這個面色紅潤,時時都掛着笑容的長者,非常和藹;這個走路帶風,步伐鏗鏘的科學家,非常堅定;這個講話條理清晰,讓人茅塞頓開的師者,非常睿智 。(天津大學 評)

「先生貫穿始終的一個科研風格就是緊盯國家重大需求,理論聯繫實際。他用科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技術難題,這影響了我的一生。包括我在內,他的絕大多數弟子都延續和堅持了他這種風格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楊紹普 評)

2016年9月30日陳予恕獲2016年度最美教師稱號[6]

視頻

先生之風「非常振動」——陳予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