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闥婆吠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闥婆吠陀

中文名 :阿闥婆吠陀

阿闥婆吠陀 梵名Atharva -veda 。吠陀本集之一。為巫術、咒語之匯集。計收讚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約六分之一為梨俱吠陀中已出現者。主要為祈福禳災咒法與巫術,然亦包含若干哲學與科學之思想。"阿闥婆"(梵Atharva )或系傳授此種吠陀的婆羅門家族之名字,一般認為該書成書年代較其他吠陀本集為遲。《阿闥婆吠陀》大體形成於後期吠陀時期。主要集錄了用於治療疾病, 驅除災害, 恢復和睦, 戰勝詛咒的詩歌, 符咒, 咒語等, 常被巫師們用於世俗的祈禱儀式, 如誕生, 婚喪, 任職典禮等。《吠陀》是婆羅門教的聖典,也是印度文學的源頭之一。[1]

信息

《吠陀》之後出現了對其說明和注釋,作用各不相同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梵書》是印度最早的散文,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

古印度文學包括吠陀時期和史詩時期的文學。也有將這之後的古典梵語文學階段放在這一時期的。吠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吠陀》。吠陀的本義是知識、學問。《吠陀》是印度上古時期的巫術、宗教、禮儀、風俗、思想和哲學等方面的記錄,是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四部。

《阿闥婆吠陀》是一部驅邪求福的咒語集。詛咒的對象無所不包,表現了人們消災謀福的願望。在《阿闥婆吠陀》中,發燒、黃疸、水腫、癩瘡、咳嗽等數十種疾病成為詛咒的對象。

阿闥婆吠陀》最晚集結完成於公元前600年左右,就把公元前900-600年這段,稱為後期吠陀時代。著作吠陀經的時代被稱為印度的吠陀時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語更為古老的語言,被稱為吠陀梵語。吠陀,又譯為韋達經、韋陀經、圍陀經等,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主要文體是讚美詩、祈禱文和咒語,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傳、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識"、"啟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寫成,是印度宗教﹑哲學及文學之基礎。

在後期吠陀時代,隨着雅利安人在印度取得絕對統治地位,其在數量上卻屬於少數派,而要統治廣大的下層民眾,自然就需要是讓廣大民眾相信,人是生而不平等的,人在現世的社會地位、各種遭遇,都是前世註定、不可違背的事情,按照神的安排就行了,沒有必要與命運抗爭。那麼神所安排的社會地位不同,就在現世中形成了嚴格區分等級的種姓制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