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奎拉古蹟區及長方形主教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奎拉古蹟區及長方形主教教堂是早期羅馬帝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在5世紀中葉被阿提拉匈奴帝國國王毀滅。阿奎拉大部分遺蹟仍埋在地下而未被發掘,正由於此,它才是這一類型中最大的古蹟區。這裡的長方形主教教堂是用優質的馬賽克鋪築的著名建築,同時它在中歐大部地區的傳教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中文名稱 阿奎拉古蹟區及長方形主教教堂

外文名稱 Archaeological Area and the Patriarchal Basilica of Aquileia

國 家 意大利

所屬洲 歐洲

歷史沿革

阿奎拉在歷史上是十分著名的地方。1240年腓特烈二世建立這座城市,把它作為與教皇對抗的前哨[1] 。1250年腓烈特逝世後,城市暫時落入教皇之手。1259年腓特烈的兒子曼弗雷德以血戰收復該城後,被廢棄達7年之久,直到1266年查里一世在貝文托打敗曼弗雷德時才得到重建。阿奎拉是早期羅馬帝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根據傳說,阿奎拉由99處宮殿、99座教堂、99個噴泉和99個廣場合成,為了取得和諧一致,1272年建造了有99個噴口的噴泉,成為該城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儘管泉水不能飲用,通向噴泉的道路損壞嚴重,雜草叢生,庭院紅白相間的石頭,製成噴泉口的99個奇形怪狀的面具,仍然使人心曠神怡。阿奎拉最著名的是13世紀建在西南角城牆外的聖瑪麗亞科雷馬喬教堂。正面紅白相間,3扇園花窗與大門巧妙配合,使哥特式藝術和羅馬式藝術獲得了和諧的統一。教堂建於1277年,由彼得`德`莫洛內督造。後來,這位隱士在85歲時成為教皇聖克萊斯提諾五世。他幹了5個月,就宣稱由於不懂人情世故而遜位。他的墳墓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在後殿右側,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木製的天花板和簡樸的牆顯得熠熠生輝。中世紀早期,阿奎拉的長方形主教教堂在向中歐傳播基督教時起了決定性作用。聖伯納迪諾教堂是一座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內部在1703年大地震後重建,巴羅克式的天花板和管風琴都是佩斯科科斯坦查附近的費迪南多`莫斯卡設計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聖伯納迪諾墓位於右面的禮拜堂中,雕花中楣具有古典主義的精確。教堂地板仍為紅白相間的形式。每個星期園頂大教堂廣場都開露天市場,出售當地的藤杖、木製品、花邊、銀器。國立阿魯佐博物館,位於拉奎拉城北的古堡中。城堡本身建於1532年,由那不勒斯建築師埃斯科里巴設計,以4隻伸出的耳朵聞名,守衛城堡的衛兵可以觀察到每個角度的來人。博物館一層考古部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雕有梅杜薩頭像的中楣,二層宗教部有一對1131年造的木門,三、四層的現代部展出阿布魯佐當代畫家的油畫。正是由於古代阿奎拉的大部分遺蹟未受損和未被挖掘,它才稱得上是地中海地區最完整的早期古羅馬城市。

文化遺產

  • 中文名稱: 阿奎拉古蹟區及長方形主教教堂
  • 英文名稱: Archaeological Area and the Patriarchal Basilica of Aquileia
  • 國家: 意大利
  • 所屬洲: 歐洲
  •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 編號: 546-029
  • 類別:文化遺產
  • 入選時間:199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