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塞拜疆之城牆圍繞的巴庫城及其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阿塞拜疆之城牆圍繞的巴庫城及其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巴庫位於裏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南部,是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巴庫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的古城,城內有眾多名勝古蹟,如7世紀建造的少女塔,11世紀建造的瑟納克一卡爾清真寺塔,12世紀的和克孜一卡拉瑟塔樓,13世紀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紀的希爾凡王宮及17世紀的汗王宮殿至今保存完好,2000年,城牆圍繞的巴庫城及其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

巴庫城(Baku)的所在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類在此居住。巴庫城集中展示了各個民族在當地文化的延續性,包括拜火教徒(Zoroastrian)、薩桑王朝(Sasanian)、阿拉伯人、波斯人、希爾凡(Shirvani)、土耳其人和俄羅斯人。巴庫內城保存了大量12世紀的防禦牆。而同樣在12世紀,當地人在一處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建築遺址之上建造了少女塔。建於15世紀的希爾凡王宮堪稱阿塞拜疆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巴庫人引以為豪的文化古蹟——巴庫古城

巴庫,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也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城市[1],靠近伊朗邊界,和主要的石油產地緊密相連,石油加工是巴庫的支柱產業,早在8世紀巴庫地區就出產石油。巴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但考古活動表明早在8世紀以前巴庫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古波斯希爾萬尼王朝從6世紀到16世紀統治着阿塞拜疆北部的希爾萬州,公元11世紀,巴庫由希爾萬汗王統治。12世紀希爾萬尼馬努契夫三世下令圍繞巴庫城周圍修建防禦城牆。13、14世紀,巴庫又落入蒙古人手中,1723年彼得大帝征服巴庫,但很快1735年巴庫又回到波斯的懷抱,1806年沙俄將巴庫列入自己的版圖。

完好地保留下來的古城,是巴庫人可以引以為豪的文化古蹟。巴庫古城坐落在市區邊上的高地上,古城方圓不足兩平方公里,是現在大巴庫城面積的1%,建於希爾沙赫王朝,距今五六百年。巴庫古城的核心是內城,舊城區街道狹窄,被城牆所圍,大部分城牆在沙俄的1806征服後得以加固,內城擁有迷宮般的狹窄巷道和古老的建築,景致如畫,充滿古城魅力;新城處於內城之南,約一個世紀前石油工業開始逢勃時所興建。古城的心臟是王朝的宮殿,圍繞王宮依次排開的是教堂、學校、市場、民居,呈放射形的石板路被歷史的車輪碾磨得光滑發亮。完整的石頭城牆苔跡斑斑,古市場石頭貨柜上依然有人進行紀念品交易,沿街而建的古民居,雖然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但都完好無損。行走在這古城中,猶如徜徉在中世紀的街市。

巴庫城的標誌性建築——希爾凡宮

建於15世紀的希爾凡宮,是一座典型的阿塞拜疆式宮殿,是巴庫城的標誌性建築[2]。希爾凡宮用阿普歇倫斯克產的石灰石建成,這種石灰石具有很獨特的價值:經過打磨後呈牛奶白色,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獲得金赭色的色調。宮殿的牆用不同大小的石頭壘成,但是15世紀阿塞拜疆的工匠非常用心細緻地對石頭進行打磨,技術如此高超而有品位,以至於看不出壘砌的石頭縫。除此以外,一排窄石頭、一排寬石頭角本身就已經壘出了花紋圖案。一些石灰石水平鋪設,另一些垂直鋪設,這鋪設上的差異也創造出完全看得見的顏色效果:一些石頭看起來亮一點,而另一些則暗一點。

希爾凡宮殿的主要入口有門樓裝飾,設在宮殿的西面。門樓的階梯通向圓頂的高高的八角形大廳。這個大廳的兩道箭形的門洞通向宮殿的東邊和南邊部分,大廳圓頂下的其餘各面分別建有高高的箭形壁龕。兩個大的壁龕上開鑿了縫狀的孔,經過這些孔可以進入宮殿第一層的房間,據研究者推測,這些房間是僕役們的住處。很可能,這些縫狀的孔是用來召喚奴僕用的。在宮殿正廳的後面是一個也為八角形的小過廳。由這個廳可以進入宮殿中用於居住的房間(這些房間的面積都不大),以及用於製作東方三面體燈的房間,這個房間通過三個分別由上下兩層組成的窗戶來採光,以前房間的房頂是箭形的拱頂。

在建成以後的幾百年間,希爾凡宮自然而然地成了許多歷史事件的見證者。薩非王朝曾統治過巴庫,1578年,巴庫又被土耳其人占領,到1723年彼得一世的軍隊攻占巴庫時,宮殿的南面和東面受到破壞。1842年時,喀山大學的教授別列津在進行對近東國家的科學考察時訪問了巴庫。他在自己的行程日記中是這樣記述希爾凡宮的:「這座建築飽受時間的折磨,而忍受得更多的則是人類的懶惰,人們為了省點力,直接從這兒拿走石頭去建糟糕透頂的房子,不知羞恥地破壞着古蹟。屋頂已經不復存在,完全消失了:上面一層的牆也大部分都倒塌了,而下面一層則幾乎完全被填平了。」宮殿的這種廢墟狀態一直持續到19世紀,1857年,它被轉交到俄羅斯軍事機構手中。軍事機構對宮殿進行了部分修繕,並同時對它進行了徹底重建,使宮殿建築成為了軍事裝備倉庫。這座作為偉大的歷史文物的宮殿的重建工作花去了巨額的資金。十月革命後,阿塞拜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新政府決定成立一個藝術和古蹟文物保護委員會。於是,從1932年開始希爾凡宮開始進行整理修繕工作。

「古建築明珠」——少女塔

具有「古建築明珠」之稱的少女塔是12世紀所建的汗王宮殿建築群的一部分。巴庫少女塔坐落在巴庫老城中心,比鄰裏海海濱,全塔高27米,為8層圓柱狀,每層可容納50餘人,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涼甘美。塔上每層窗口都有防禦設施。可傾瀉滾燙的熔鉛,或投下燃燒的石油火把,抵抗外敵的進攻。少女塔的建築設計十分巧妙,圓形部分朝北,寒冬的北風繞塔而去,塔的突出翼朝南,每到夏季,將涼爽的南風導向城內,因而塔後的巴庫老城始終冬暖夏涼。少女塔經受了1304年大地震,許多居民住宅都被夷為平地,它卻安然無恙。塔名字的來源眾說不一。一種說是從前有一對戀人,女富男貧,姑娘的父親不同意這樁婚事,把姑娘關進塔里。姑娘為了表示對愛情忠貞不渝,含恨跳入塔下波濤洶湧的裏海,小伙子也以身殉情;另一說法是,在戰爭中此塔保護了無數少女,使她們免遭外敵蹂躪,因此而得到這個美麗的名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