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陰香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陰香皮,中藥名。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具有溫中止痛,祛風散寒,解毒消腫,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寒性胃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風寒濕痹,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癤腫毒。[1]

形態特徵

陰香,又名野玉桂樹、大葉樟、阿尼茶。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光滑,灰褐色或黑褐色,內皮紅色,味似肉桂,枝條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0.5-1.2cm,近無毛;葉片革質,卵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5-10.5cm,寬2-5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麵粉綠色,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中脈和側脈在葉上面明顯,下面凸起,網脈兩面微凸起。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2-6cm,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少花,疏散,最末花序軸有3朵花作聚傘狀排列;花兩性,長約5mm,綠白色,花梗長4-6mm,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2mm;花被裂片6,長圓狀卵形,長約2mm,先端銳尖;能育雄蕊9,花葯背面及花絲被微柔毛,第1、2輪雄蕊長2.5mm,花葯長圓形,4室,內向瓣裂,花絲稍長於花葯,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2.7mm,花葯長圓形,4室,外向瓣裂,花絲稍長於花葯,中部有1對圓形腺體;退化雄蕊3,箭頭形,長約1mm,柄長約0.7mm,被柔毛,位於最內一輪;子房近球形,長約1.5mm,略被微柔毛,花柱長2mm,略被微柔毛,柱頭盤狀。果實卵形,長約8mm,寬約5mm;果托長4mm,先端具齒裂。花期9-12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辛、微甘,性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溫中止痛,祛風散寒,解毒消腫,止血。

主治

寒性胃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風寒濕痹,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瘡癤腫毒。

相關配伍

治寒性胃痛: 陰香樹皮9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治跌打損傷: 陰香樹皮、楊梅樹皮各適量。研末,酒調敷傷處。(《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湯,6-9g;或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適量,研末用酒調敷;或浸酒搽。

使用注意

陰虛有火者忌服。

採集加工夏季剝取莖皮,曬乾。

性狀鑑別

莖皮呈槽狀或片狀,厚約3mm。外表面棕灰色,粗糙,有圓形突起的皮孔和灰白色地衣斑塊,有時外皮部分刮去而現凹下的皮孔痕;內表面棕色,平滑。質堅,斷面內層呈裂片狀。氣香,味微甘、澀。

生長環境生於疏林、密林、灌木叢中或溪邊路旁。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藥理作用

抗潰瘍作用。

對陽虛模型的影響:大劑量降低腎上腺膽固醇。

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婦人煎水洗頭,去穢風。」

嶺南採藥錄:「能健胃及祛風。凡惡毒大瘡,生飛蛇瘡,一敷即愈。」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散寒,溫中止痛。治虛寒胃痛,腹瀉,風濕關節痛;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癤腫毒,外傷出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