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生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陽虛生寒 |
陰虛發熱。指由於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所致的發熱證。症見兩顴紅赤,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夜熱早涼,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或滋陰降火。用青蒿鱉甲湯、百合固金湯等。
陰虛內熱型的十個症狀:
1、手心熱、足心熱、不欲近衣被。
2、心中煩熱、思冷飲、冷食。
3、口乾、口苦、咽干、噁心。
4、睡眠不寧、盜汗、躁汗、遺精。
5、發熱。(高熱、低熱或體溫不高皮膚有熱感)
6、出血。(鼻衄、齒衄、皮下有出血點等均系由陰虛內熱所致者)
7、頭暈、心悸、周身無力、面色蒼白。
8、大便干、小便黃或黃赤有熱感。
9、脈細數、大數、弦數。
10、舌苔黃或黃膩、乾燥少津或焦黃兼少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陽虛生寒
英文名稱;cold manifestation due to yang deficiency
定 義;陽虛則溫煦作用減退,人體產熱不足,難以溫煦全身而出現寒象的病理變化。
應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腎虛有陰虛以及陽虛兩種。
腎陰虛:是腎臟陰液不足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傷腎或稟賦不足,房事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臨床表現: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溲黃便干,舌紅少精,脈細數。
腎陽虛:是腎臟陽氣衰竭表現的證候,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餡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 腎陰虛和腎陽虛在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兩者所不同的是腎陰虛者生內火,火旺。腎陽虛者生外寒,怕冷。不管腎陰虛、腎陽虛,都是肌體各臟腑陰陽不平衡所致。 總之,腎陰虛指的是腎的本質,是物質上的缺乏。腎陽虛指的是腎的功能,是功能上的匱乏。一個物質缺乏的人總有一天會導致功能匱乏。一個功能匱乏的人不可能物質不缺乏。因此陰虛、陽虛不是絕對的。一般講中青年人容易腎陰虛,中老年人容易腎陽虛。陰虛和陽虛也不是一成不變,陰損積陽,陽損積陰,因此常常在同一個人身上既有陰虛又有陽虛。[1]
參考文獻
- ↑ 陽虛生內寒,要注意調養 , 搜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