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陽湖鎮,中國黃山市屯溪區屬鎮,地處屯溪中心城區的南面,與中心城區僅一水之隔,西與屯溪區黎陽鎮、東接屯光鎮,南連休寧,西臨率水,北倚新安江,新安、率水、廣宇、黃口四座大橋縱連南北,徽杭高速公路橫貫西東,且屯溪區域內的僅兩個出口都在陽湖境內,交通便捷。屯溪區人民政府位於陽湖鎮,黃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諸多中央、省、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眾多的文化、廣播、教育、醫療、休養機構都坐落在陽湖境內。[1]

中文名: 陽湖鎮

外文名: Yauvu Town、Yanghu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黃山市屯溪區

地理位置: 屯溪中心城區的南面

面 積: 21.62 km²

下轄地區: 下轄3個村委會和6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559

郵政區碼: 245000

氣候條件: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人口數量: 54994人(2017)

機 場: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

火車站: 黃山站(二級站)

車牌代碼: 皖J

目錄

鄉鎮簡介

陽湖,原名洋湖,《徽州府志》載:洋湖「濱溪平衍,每春流漲合,汪洋如湖,故名」。1992年春改鄉為建制鎮。陽湖鎮位於秀麗的新安江橫亘鎮域之北,美麗的率水河環繞鎮域之西,清澈的朱村河、佩琅河穿鎮而過,翠綠的稽靈山、洽陽山、柏山點綴其中,山水相依的獨特自然景觀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展現了陽湖的無窮魅力。陽湖鎮地處黃山市中心城區南面,與中心城區僅一水之隔,東接歙縣,南連休寧,西臨率水,北倚新安江。新安、率水、廣宇、黃口、文峰五座大橋縱連南北,徽杭高速公路橫貫西東,且屯溪區域內的僅兩個出口都在陽湖境內。距離黃山機場僅4公里,距離黃山市火車站、汽車站僅2公里,交通便捷。下轄3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和2個城市街道社區,總人口54994人(2017),土地總面積21.62平方千米。黃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諸多中央、省、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眾多的文化、廣播、教育、醫療、休養機構都座落在陽湖境內。

經濟概括

隨着市委、市政府「市區南擴、跨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陽湖正在加速成為現代國際旅遊城市的新南區。徽杭高速公路和新安江之間4.5平方公里的區域,是南區開發的主體區域,是黃山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已由上海同濟大學完成《黃山市江南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且通過評審。現已完成舊城拆遷面積3萬平方米,與上海一方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簽定舊城改造整體合作協議,同時與外資企業香港盛華物地產有限公司達成沿佩琅河地段近400畝土地的開發建設意向。市重點工程新安江護岸、黃山學院南校區已全部建成,朱村河、佩琅河護岸工程啟動建設,總投資3.8億元的陽光綠水項目一期12萬平方米商住樓已開盤銷售,連接中心城區的主要通道--1700米的新安大道完成建設500米。占地200多畝的帥鑫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已初現「高科技、無污染、花園式」園區雛形,鑫匯電纜、天工鋼構、汽車電器相繼投產出效益;占地600畝的二期工業園也已啟動招商。陽湖正成為黃山市城市化發展最快、投資回報最大、群眾得益最多的地方之一。鎮黨委、政府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發展為先,民生為本」,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鎮人民戮心同力,搶抓機遇,奮力開拓,大力實施「規劃建鎮、科教興鎮、商貿活鎮、工業強鎮」戰略,推動城市化、工業化「兩輪齊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2004年,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2020萬元,一躍成為全區「龍頭」、全市第八;擁有767家個體私營企業,形成了特種閥門、建築建材、電器儀表、同軸電纜、房地產五個支柱行業,實現鄉鎮企業營業收入5.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85元;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通電視,全方位、多層次的經濟、科教、文化、人口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全鎮財政收入每年會躍上600萬元以上的新台階。展望未來,該鎮的發展思路是:全面實施「443」行動計劃,堅持城市化、工業強鎮、全面開放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推進農民居住向小區、工業向園區、土地向項目「三個集中」,加快城市南區和工業園區「兩塊建設」,牽牢跨越發展、富民強鎮「一根主線」,傾心謀發展,傾力打基礎,全力打造「工業陽湖、物流陽湖、生態陽湖、合力陽湖、實力陽湖、魅力陽湖」,把陽湖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工業大鎮、經濟強鎮。2007年到2011年,全鎮固定資產投入累計58.9億元,是前五年的6倍,年均遞增38.3%;引資額累計達到36.7億元,是前五年的3.7倍,年均遞增30%;稅收收入五年平均增幅達30%以上,相比2006年翻了將近2番,經濟總量始終處於屯溪區五個鎮第一位。2011年10月21日,陽湖鎮稅收收入達到1.06億元,成為屯溪區首個稅收收入過億元的鎮,為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始終把發展工業作為第一戰略,第二產業比重逐年穩步提高。我們堅持做強工業經濟,舉全鎮之力,千方百計加快工業發展。全鎮規模以上企業由2006年的6家發展到2011年的10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累計達到34.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達到8.7億元。帥鑫園區建成面積550畝,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一路、二橋、三園」格局基本形成。園區現已落戶企業24家,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園區企業累計實現稅收5470萬元,成為屯溪區工業經濟增長極。始終把城鎮建設作為第一重點,鎮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人民生產生活的根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本屆政府任職以來,以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完成了新安大道(二期)、徽州大道等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強力推進兗山路、文峰路等道路建設,形成了環區政務中心的樓宇經濟、商貿物流、休閒人居集中區,並外延以稽靈山公園、三江口公園、南山公園、百鳥亭為支點的生態宜居圈。「現代、特色、活力、品質」的江南新城雄姿初顯,鎮域格局條塊相輔、功能齊備,成功構築了集生活居住、旅遊休閒、商貿服務為一體的屯溪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南區。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責任,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顯著進步。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讓群眾全面共享發展成果。大力實施了村自來水、農家書屋等民生工程,完成陽湖衛生院、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村級衛生機構網絡覆蓋率達100%。全鎮初步建立起養老、醫療等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累計發放各類保障資金891萬元,惠及群眾3萬餘人次。文明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人民武裝工作卓有成效,連續三年獲得市級表彰。森林防火落實到位,計劃生育、群團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2011年,全鎮稅收收入1.16億元,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8億元,增長51.6%;引進內資12億元,增長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增長38.4%;農民人均純收入9513元,增長18.5%。快速推進帥鑫園區發展。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着力提高園區承載能力,提升園區綠化、亮化、美化程度,園區(二期)帥鑫大道延伸段、鑫泰路、泉水塘路、騰川路如期建成通車。力促園區企業儘快開工投產,金箭照明企業廠房已建成,眾力實業於10月份正式投產,年產值達8000萬元。健全園區管理制度,加大了對投產企業的跟蹤服務和協調督促力度,進一步協助企業做大做強。2011年,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00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工業增加值2.8億元、工業企業技改投入1億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該鎮始終堅持做強工業經濟,舉全鎮之力,千方百計加快工業發展。占地600畝的二期工業園也已啟動招商並成功引進萬德福電子、順隆時裝、金箭照明、眾力實業等多家知名企業落戶投產。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一路、二橋、三園」格局基本形成。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突出招商重點,按照「選商引資」和「招大商」的要求,突出樓宇經濟、總部經濟,重視環境和生態保護、高新技術、循環經濟等投資規模大、附加值高、貢獻大的項目。全年完成註冊企業22家,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家、千萬元以上項目2家,實際到位資金12億元。同時,在爭取到的項目基礎上,積極編報相關資料,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陽湖鎮下轄

3個村委會和4個居委會,分別是陽湖社區、洽陽社區、兗山社區、稽靈山社區、柏山社區、黃口社區、紫阜村、三充村、兗溪村。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鎮名單。

五大優勢

機遇優勢

新世紀初、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以新安江為中軸的城市發展框架,南濱江駁岸、新安大橋、黃山學院、徽杭高速分路、汽車商站等重點工程的建設拉開了屯溪區新安江江南地帶開發的序幕,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將佩琅河以西的區域交給屯溪區自主開發的舉措,將為屯溪區江南地帶的大開發奠定基礎。

區位優勢

與中心城區僅一水之隔,二公里河段上已有四橋(率水橋、新安大橋、廣宇大橋、黃口橋)同北區相通,距黃山機場4公里,距火車站、汽車站僅2公里,徽杭高速公路到屯溪的兩個出口都在我鎮境內,區位優勢明顯。

環境優勢

美麗的新安江橫亘鎮域之北,清澈的率水河環繞鎮域之西,朱村河、佩琅河宛然穿鎮而過,翠綠的稽靈山、洽陽山、柏山錯落有致,點綴其中,山水相依的獨特自然景觀為開發奠定了無盡的設計空間。淳樸的民風,優良的秩序,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越的創業條件。

能源優勢

鎮域內擁有變壓等級為11萬伏的變電站,可為江南新城開發提供充足的電力。自來水二廠及其穿鎮而過的600mm管徑的自來水設施,將確保開發南區所需的生產和生活用水。

潛在優勢

重點工程的建成將大大改善陽湖的基礎設施,這是「江南新城」未來發展最大的潛在優勢。另外,鎮黨委政府誠信務實的工作作風,投資的軟環境不斷優化,也將為投資商提供潛在的發展機會。

視頻

陽湖鎮我想對你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