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

圖片來自clearing

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日本國政府限制武器出口及其應用方面的原則。該原則於2014年4月1日正式制定,建基於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體制下,是替代原有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新政府方針[1]

背景

武器出口三原則基本上不允許武器(日本也稱兵器)的出口或是國際聯合研發,僅在必要之時設下例外規定並執行。而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則是基本認可武器進出口,並在此基礎之上設立禁止內容以及嚴格的審查機制。

在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下,日本的武器出口長年處於事實上不可能的狀態。受此影響,日本製造的武器生產量一直不高,無法產生量產效果意味着武器價格高居不下,而日本的國防預算又有防衛費1%枠這一不成文規定,高企的武器費用從而限制了國防預算向其他方面的投入。[2]

對追求高性能的現代武器研發而言,包括研發費、生產費、維護費在內的各種成本都趨於高漲,就算是美利堅合眾國這樣的軍事經濟超級大國,本國獨自進行的研發項目也越來越成為沉重負擔。着眼於國際聯合研發是世界上武器研製的潮流,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也對此加以順應。

而基於以上考慮,2014年4月1日前便有要求重新審視武器出口三原則的動向出現[3]

收到關於武器出口的意見後,安倍政府於2013年8月開始正式討論武器出口三原則[4],並在2014年3月11日召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確定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名稱及草案[5]。2014年4月1日,替代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正式公布,日本的武器政策也從原先的重視國產,變為進一步推進國際聯合研發。

在新三原則下進行防衛裝備轉移並參加武器的國際聯合研發有望促進日本的防衛產業發展,同時減少武器研發費用,幫助日本獲取高新技術,日本政府希望藉此加強該國的防衛力量[6]。相關事項的管理現由2015年10月1日建立的防衛裝備廳全權負責。

影片

【自民・公明】「防衛裝備移転三原則」緩和に向け…議論のポイントをまとめ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