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閱讀寫作一路行(王先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閱讀寫作一路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閱讀寫作一路行》中國當代作家王先福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閱讀寫作一路行

2021年匆匆走過,轉眼跨入2022年。每一年元旦之際,總有些時光的感慨,追憶盤點着去年的得與失,又計劃着新年該要追求點什麼。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對閱讀與寫作有很多感嘆,那就是讀書與寫作密不可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理很明白,像我們這些民間文學愛好者,想寫作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只有讀懂書中內容,並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變成「我」的知識和技能,才會在寫作時似有神助之力。

我體會讀書是慢功,重在養成習慣和興趣愛好,更要持之以恆。現在好書多,就愁讀。所以多讀書,在閱讀中提高能力,自己文字語言水平就會發生變化;在閱讀中可開啟心智,自己思考中就會有境際與深度;在閱讀中得到靈感,自己寫作的奇蹟就會發生——想寫的文章就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我相信高爾基曾經的名言:「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毋庸置疑,一本名著就是一片豐富的精神世界,一位作者就是一位精神的指導老師。因而我感慨:閱讀讓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見解,滋補了我的骨骼精神,健全了我的人格魅力,靈動了我的文筆而揮灑自如。

整理2021年文章寫作,確有些欣慰和收穫,為文奮發而勤筆耕耘。2021年,無論家與國,城與鄉,都是最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在牛年的時光匆匆起航,見證了祖國山河、城市鄉村所發生的故事,為「我的國」這巨大的變遷,所帶來的偉大成果而感動,而驚嘆,而自豪,而歡呼,而致以崇高敬禮!

我伴隨新時代而行,思想時刻在發生變化,面對着日新月異的時代光景,心靈的感嘆、經歷的感悟就特別多……激情難以平靜,寫作就頓時萌生,故以文字做個記錄。在365個日出月落里,在閱讀與現實憧憬中,寫了散文隨筆39篇,詩歌38首,中短篇小說3篇,文學評論5篇;總計在12萬字以上。2021年5月,散文《陝南的田坎》,榮獲「相約北京第八屆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編入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文學藝術精品集》;7月,散文《刻在年輪上的親情》,榮獲「建黨100周年全國文藝家創作精品」特等獎,編入《建黨100周年全國文藝家創作精品大系》一書;8月,散文《陝南牛哞聲》,榮獲2021年「第八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編入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外詩歌散文精品集》;9月,散文《掌聲下的淚花》,榮獲全國十四運會「記憶中的運動會」主題散文徵文優秀作品獎。

感懷2021年的文學作品,有幸獲得中省市文學期刊和報紙青睞,以及國家級公開媒體網站的選發。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堅持了讀書和寫作,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我的所有作品,除了在全國部分報紙雜誌上發表外,還在國家級網站上大量發表。以《第一故鄉》《這些樹,這座城》等8篇作品,在《安康日報》「文化周末」上發表;以《陝南的年氣》《鄉下文人》等6篇文章,在《文化藝術報》上刊載;以《牛年初一遇見牛》《城市的自信》等22篇作品,在《首都文學》期刊上刊發;以《處暑秋韻》等3篇,在《散文選刊》上發表;以《陝南牛哞聲》《向偉大祖國致敬》等4篇,在《當代作家》微刊上選發;以《紅色傳承譜新篇》《初冬的安康居》等26篇詩歌,在《中國詩歌網》上發表;以《記憶的中秋節》等7篇,在《中國散文網》上選發;以《掌聲下的淚花》等2篇,在《中國散文學會》微刊上發表;以《童年的草帽》等5篇,在《中國作家網》上刊載。

2021年的文字,成了我生活的動力。不追求文字長短,不看好發表在啥刊物上,不苛求精品力作;只追求生活激勵我的情感抒發,只想把心靈觸動的見聞故事寫出來,只刻意真實美好、平凡友愛的文路。沒有過高的藝術手法,只有坦露心聲的文字。

啟迪2021年寫作的靈感,是新時代城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震撼我的心靈而不得不寫的義務擔當。

作為基層寫作者,本身就是群眾之一,就更應該遵照習總書記的指示:以人民為中心,體驗接受大自然懷抱的溫潤,感知城鄉市民農人的心靈雞湯,尋找出新時代城鄉形成的獨特的時代新景象,創作出時代的本真、素樸、敬畏而諧和的新鄉村風情、新城市精神的作品來。

我感受的鄉村,是城市人眼中的淳樸樂園;我理解的城市,是鄉村人心裡的生活天堂。走進鄉村我看到的是湛藍的天空,飄拂着一片片白雲;融入城市中,我聽到的是校園琅琅讀書聲,街道此起彼落的吆喝聲。我的《鄉村振興採風速寫》等作品,描繪的鄉村道路四通八達,物資商品是車來車往的交流,更是網上網下(線上線下)快遞的新鄉土縮影。我的《八月漢陰三景》等文章,抒寫城市中的綠化、美化,更有亮化,聚集成彩的是一座座燈火通明的不夜城。

如今鄉村振興,其生產生活已初步變革為: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任何新奇都會在這裡發生,卻依然是悠閒而美麗的新生活。如今城市變革,在新時代里,時間、步調瞬間被拉快,讓人置身在高科技的未來時代,更加自信的城市更和諧、更美麗、更有活力、更具向心力。這些在我的寫作靈感中,隱約看見城市已是叢林裡的生意盎然。

新年感嘆,已去的2021年,正如習主席在2022新年致辭中所言:「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獻了,也收穫了」。

新年開啟,迎來的2022年,正如習主席在2022新年致詞中所寄託:「讓我們一起向未來」!這一「向未來」出發的新年號令,就是號令每一個你我,砥礪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宏願而奮鬥

我作為退休人員,要用寫作打開2022年的門窗,用文學的名義「一起向未來」。我們向未來,既有歲月可回首,亦有前程可奔赴。走進2022年,我們要踏着時代前進的鼓點,以文學特有的藝術形式和審美功能,去反映身邊最深刻的心靈呼喚,去彰顯時代最響亮的鏗鏘之聲。

我作為基層寫作者,要多寫表里如一、凝聚力量的鄉土文章;要多出弘揚正氣、美化心靈的生活作品;要多講團結鼓勁、堅定信心的民眾故事。以微薄之力,歡呼時代的進步,謳歌人民的創造,愉悅人們的心靈;用自己微小的作品,讓讀者看到身邊美好、看到家鄉希望、看到中國夢想就在前方。

[1]

作者簡介

王先福,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