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閱讀從聽書開始(陳紅旗)

閱讀從聽書開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閱讀從聽書開始》中國當代作家陳紅旗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閱讀從聽書開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困難時期,家中因兄妹較多,我被寄養在冀中平原的定縣農村外祖父家,直到小學畢業。

那時的農村幾乎沒有文化設施,也沒有娛樂活動,特別是冬天,人們更沒有去處。我外祖父是雙烈屬(兩個兒子在抗戰中犧牲)政府有點優待,再加上父母在縣城幫忙搞點煤炭,冬天還可生起火爐,每到晚上附近村民們便聚到外祖父家取暖。這其中正好有一個「出身不好」的文化人,外祖父便讓當時在縣中學當圖書管理員的母親幫助借來圖書,由文化人在灰暗的燈光下給大家念書來消磨時光。

當時,大人們念的書都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名著,他們在那裡念書聽書,我也就鑽進被窩跟着一起聽書,因年齡尚小,聽的過程中有興趣的就能多聽一會兒,沒興趣的聽一會兒就睡着了。就是這樣聽書,我也對書中描寫的人物和事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吃完晚飯,也是急切的等待着聽昨天晚上念到的下回分解。念書的文化人很懂得大家的心理,念的不緊不慢,不好懂的詞語還要解釋一下,就這樣,我在聽的時候,有的能聽懂,有的只能聽熱鬧,有的能記住一、二,有的根本不知道說些什麼。但從那時候起我便對歷史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了一個初始的認識,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慧、關雲長的義氣,《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聚集和結局,《西遊記》中妖怪們的無常、孫悟空的多變,以及《說岳全傳》中嶽飛的精忠報國及朝廷的昏庸等。最主要的是培養了我對書特別是對文學產生了要看、要讀的強烈興趣,時間長了,便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大人們那樣捧着一本大塊頭的書痛快地朗誦或默讀,從而細細品味閱讀的滋味。我的閱讀興趣也正是從聽書開始的。

自從聽書以後,我也便有了在同學面前賣關子的資格。每當課間時間或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就把昨天晚上聽來的故事片段或對人物的敘述再加上點自我的理解,眉飛色舞吹噓一番,可是一旦有同學再追問或深究一下故事和人物咋對不上了的時候,我就傻眼了。這也激發了我要學會認更多的字,以便讀更多書的願望。

直到回縣城上了中學以後,這樣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雖然那時文革開始後許多書是不讓讀的,但憑藉母親的關係,還是有書讀的。自那以後的幾十年來,我便徜徉在書的海洋里,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都是以書為伴,涉獵的範圍也從文學書籍擴大到哲學政治經濟學等領域。可以說,讀書對我的成長,對我的生活,對我的為人處事,對我的道德修養起了巨大的作用。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把讀書比做串門兒的觀點,使我對讀書的深奧有了更淺顯的認識,聽聽她是怎麼說的:「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書的世界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經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几個心眼吧。」

現在已經退休的我,每當吃過晚飯,家務料理完畢,躲進小屋,融融燈下,或慵坐或仰躺或蹺腳,擇其身體最舒服姿態,捧書閱讀的時候,還時常想起童年時代鑽在被窩裡聽書的情景。再聯想到遇有不順意事,心煩氣悶,鬱結於心,不管三七二十一,拋開一切,拿本閒書,讀進書里,妙語解頤,豁然開朗,忘卻煩惱,心清氣爽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讀書人的心境。

如今,我還非常懷念外祖父家在溫暖熱炕頭鑽在被窩裡聽書的那份感覺,並非常感謝從聽書開始培養起來的閱讀興趣對我一生的深遠影響。

[1]

作者簡介

陳紅旗,男,1954年出生,河北省委某機關退休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