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閒情記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閒情記趣

 

 

 

閒情記趣》是《浮生六記》的第二卷,《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分別是第一卷:《閨房記樂》 第二卷:《閒情記趣》 第三卷:《坎坷記愁》 第四卷:《浪遊記快》 第五卷:《中山記歷》(已佚) 第六卷:《養生記道》(已佚)。

作者簡介

作者:沈復(1765年—1825年),字三白,號梅逸,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聖駕。

後來到蘇州從事酒業。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沈復既非秀才舉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於「衣冠之家」,師讀書,但後習幕經商,後又賣畫為生,浪跡四海。

《浮生六記》是沈復的一部自傳體作品。書共六篇,故名「六記」。今已逸其二,書中記閨房之樂,見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閒情雅趣,見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見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遊,見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曾將《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讚譽。公元1849王韜曾為此書作跋,稱讚此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記》以及別的書正是採用「前序後跋」的手法。

作品評論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遺傳至今只剩四卷。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記》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遊的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世態人情舊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淒絕,讀之心醉」的評語,文學氣氛頗濃。《大公報》曾有語云:「凡治(研究)中國文學者,鮮(少)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閒情記趣》,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

簡介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內容概要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的生活為主線,贏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從事藝術的生活,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中《閒情記趣》的《童趣》已選入人教版的語文書中,《幼時記趣》已選入蘇教版的語文書中。

評價

《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於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這種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其題材和描寫對象上。在書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了夫妻閨房之樂,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的真情。

在中國文學史上,描寫情愛的詩文很多,但大多或寫宮廷艷史,或寫權勢禮法淫威下的愛情悲劇,或寫風塵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間的纏綿,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別具慧眼的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