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門神(李寧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門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門神》中國當代作家李寧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門神

老楊這次離開家己五年了。在一個單位當門衛。由於喜歡足球比賽。自詡為門神。這個詼諧的名字就這樣讓人叫出來了。

老楊的家在河南。當然,這個指的是他的老家。他的爺爺那一輩在一九四二大饑荒的時候逃到現在住的地方。他只聽村里人說過,爺爺那一輩生活很可憐,日子一直過的緊吧吧的。他從未見過爺爺。

老楊是十年前從家裡出來打工的。剛開始出來時,是在一個火車站給人家當搬卸工。火車站是西韓線上的一個小站,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列貨運的車輛進出站,大多都是運輸玉米的。他住的地方一年秋麥兩料。秋季大多種玉米。當地人很少吃玉米,所以,大部分都運到南方一些藥廠或飼料廠去做原料了。扛這些玉米包是個力氣活。老楊那些年沒少下苦。有一年,腳下一絆,連人帶包摔了一跤。當時就傷着了腿。當時也年輕,也沒多管,休息了兩三天後就又繼續幹活了。

老楊雖說家貧了點。但為人很好。幹活兢兢業業。來到現在這個單位後,負責單位的報紙收發、大院衛生的打掃和單位開水的供應。各樣工作乾的井井有條。平時除做好這些份內之事,單位那個同志需要幫個忙什麼的都熱情幫助。比如那個同志的自行車漏氣了,需要補胎時,他都熱心的補好,打好氣,好讓同志們上下班路上順順噹噹。 他不僅深受單位領導的好評,而且也廣受單位幹部的愛戴。

就在這耳熏目染中,大家和老楊都熟了起來。特別是管單位後勤的老候。隔三差五地和老楊在門房諞諞閒傳、拉拉家常。但只要一說到老楊的家裡,老楊給人感覺就有一種刻意隱滿不想讓人知道的情緒。急忙岔開話題而言他。這越發讓老候有了好奇心。終於有一天老楊的腿病犯了,實在疼的沒辦法,老候陪他去醫院進行了一個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老楊得的是骨髓纖維化的一個病。要看好基本無望。但得天天吃藥保養,否則……。聽了醫生講的,兩人頓時傻了眼。到是老楊先開了口。沒事、沒事,回家慢慢養就是了。

老楊之所以這麼想,也在於他沒有錢看呀。也是無奈地選擇。老候胡亂地應和道。就是、就是。還不斷地勸慰着老楊。以後回家多買點排骨熬湯喝,吃嘛,也別省了,買些雞蛋列、肉列吃吃補補。興許就好了麼。

話雖這麼說,但老候回單位後將老楊情況向領導作了匯報。領導老高是個頭大耳圓的人。一幅菩薩心腸。這幾年隨微信的興起,他也成立了一個助人的微信群。天下這人呀,還是好人多。成立不久群里就很快達到了五百人的上限了。而且也搞了幾次慈善救助活動。效果相當不錯,社會反響良好。

聽了老候匯報,老高立即想到了發動群內捐款幫助老楊。幾經和群內骨幹商量,就發起了倡議。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也出乎了老高的預料,收到了五萬元的捐款。收到後老高搞了一個隆重的儀式,由它和老候及群里的骨幹將錢鄭重交給了老楊。

老楊接了錢以後,心情忐忑不安。除了買了一點藥以外,其餘的錢一分沒動的放在那。一如繼往地干他的工作,看起來絲毫沒有半點變化。

時間又過了一年,老楊還是像往日一樣干他的活。終有一天,單位人上班先是發現沒有開水喝,這才你一句老楊我一句老楊的喊叫着。這麼多年了,人們早己熟視無睹了,每天上下班,看不看見老楊都沒多大關係。除非誰的車胎爛了才會用心找下老楊。在彼伏此起的呼喊中,人們才發現門房人去樓空。大家立即七嘴八舌地議論着。這老楊呀太不象話了。怎麼能一聲不吭的就走了呢?

喊歸喊,但終了還是沒找到人。畢了,單位只能另找人看門。時間一長,人們漸漸的也就忘了他。

時間進入21世紀初期,黨中央提出了脫貧攻堅任務,一時間,各地圍繞這一中心工作提出許多結合各地特點的幫扶措施。這不,單位所在地的市上提出了「結對連心」的幫扶措施了。單位的老高結對連心了一戶叫煥彩的殘疾人家庭。老高只是從上報的材料上了解煥彩太特殊了。煥彩是一個肢體嚴重的殘疾人。是由於得了類風濕病而嚴重肢體變形的人。下邊有兩個兒子,年齡都不小了。一個有點痴呆,一個身體矮小。兩人都未成婚。但當他帶領老候去煥彩家實際慰問時,才讓他更吃一驚。一進屋門,看見她家一進屋門的大廳中,擺放着老楊的遺照。老高和老候看着遺像一時不知說什麼為好,怔怔地楞在了那裡。

事後人們才知道,老楊捨不得花錢為自己看病的原因,一切為了老伴和孩子們。至於一聲不吭離開單位,可能與老楊自己知道病情有關。他只想不為任何添麻煩。

單位人再提起老楊時,人們便說,他確實是一個好門神。[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