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窯彩繪花鳥紋注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長沙窯彩繪花鳥紋注子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長沙窯彩繪花鳥紋注子
年份:唐
類型:瓷器
規格:高22.7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12.2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景德鎮窯
關鍵詞:長沙窯
藏品鑑賞
長沙窯彩繪花鳥紋注子,唐,高22.7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12.2厘米。
注子撇口,闊頸,瓜棱形長圓腹,肩一側置六棱形流,另一側置曲柄。通體施青釉。腹部以釉下褐彩勾描一株花草及一隻碩鳥,褐彩線條內塗釉下綠彩。
此器造型飽滿,青釉下有褐、綠兩色彩,圖案線條流暢,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長沙窯瓷器珍品。
唐代長沙窯大量燒造釉下彩繪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單一釉色,豐富了唐代瓷器的裝飾技術,開創了後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從大量實物觀察,此類裝飾的初期形式是單一的褐彩斑點,之後,演變成精美的褐綠彩斑點。裝飾內容從斑點紋發展到花鳥動物紋,有的則以寶塔等建築或詩文為題材。其裝飾手法是,藉助毛筆用彩料在生坯上繪畫紋飾,然後罩一層透明釉在高溫中燒成。彩料經高溫處理後色彩經久不變。長沙窯工匠們除了擅長瓷器色彩和裝飾內容變化外,也在造型上創造出許多實用美觀的器皿。特別是注子的造型之多,在唐代可稱首屈一指。以注口為例,就有直口、洗口、喇叭口等。注腹則有長腹、圓腹、瓜棱形腹、橢圓形腹和袋形腹等。注流的安置也頗具匠心,有方形、八角形、直管形等。注柄的款式則隨注身而變化,開創一代新風。
由於在長沙窯遺址出土的注子上書寫有「陳家美春酒」、「酒溫香濃」、「自入新峰市,唯聞舊酒香」等題識者,因此證明這類注子是當時的酒壺。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