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春南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春南湖
來自網易的圖片
長春南湖

中文名稱 :長春南湖

功 能 :公園休閒、城市生態、蓄水排澇

作 用 :黃龍水庫

標誌性建築 :長春紀念碑、南湖大壩、南湖大橋

長春南湖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中心區西南部。1933年日本侵略者攔蓄第二松花江水系伊通河支流西河溝形成92公頃水面做為城市備用水源地,為小I型水庫。解放後在庫區建立了南湖公園,總面積222萬多平方米,是市內最大的公園,為全國第二大園,僅次於頤和園。

簡介介紹

南湖公園水面面積達92萬平方米,湖水清澈。從空中俯瞰南湖公園,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啞鈴狀,東西窄,南北長。公園內湖水清澈,岸柳垂青,曲橋亭謝,鳥語花香,四季分明,勝似江南。如果站在南湖大橋上倚欄北望,眼前便出現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看上去好像盛開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飄動的鮮花。各種回橋亭閣與湖光林色相映成韻,令人留連忘返。

休閒娛樂

暖季,這裡垂釣,划船,游泳;冷季,冰燈,滑雪,滑冰。每逢盛夏和初秋,這裡都要舉辦燈會、民俗風情展等各類活動;冰封時節,在白茫茫的湖面上舉辦的冰雪活動花樣繁多。特別是狗爬犁和駱駝爬犁,滿載着遊人的笑聲……是消遣休閒的好去處。

歷史鈎沉

有關南湖公園的規劃,開始於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日本人設想,根據城市自然環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幾條小支流,築壩形成人工湖,然後實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貯於人工湖。南湖公園正是基於這種設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興隆溝(國內老百姓稱為西河溝)上游三條徑流的水源,於1937年沿今天的工農大路修築了這條高10米,長800米的攔河壩,最終形成 了今天這個人工湖。公園中有一座大橋將南湖水域一分為二。60多年前,這裡也是一座橋,但不是這種鋼筋混濁凝土的拱橋,當時是一座木橋,名字叫垂虹橋。1948年8月,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對長春的進攻,放火把它燒了。今天這座大橋建成於1979年,它的名字因南湖而得名,故稱南湖大橋。淪陷時期,南湖公園便同當時的兒玉公園,大同公園等到其它幾個公園構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觀,在這些公園中,南湖公園的水域面積最大,它不僅具有公園,排水的任用,同時還兼有城市備用水源的功能。從淪陷時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公園北門的入口處胡一塊預留地,日本人計劃在這個位置建立一座宣戰糾集塔,以紀念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勝利。1988年,就是這塊日本人想建紀念塔的地方,一座長春紀念碑拔地而起。隨着城市的發展,長春南湖周邊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硬質化的道路改變了地表徑流源頭的涵水環境,濕地乾涸、徑流斷流成為天然排污溝。70年代開運街-延安大路入庫徑流改為暗管;80年代丁家窩堡支溝填埋接入地下排水管道;本世紀初隨着威尼斯花園等小區的建設,解放屯徑流也改為暗管。南湖只剩下來自袁家窩堡的西河溝幹流一條入庫徑流、河床日益狹窄、流的全是生活污水。曾經浩瀚的南湖面臨污染和乾涸的危險。2004年開始,袁家窩堡周邊開始改造,新建了多處樓盤。西河溝最上游暗渠化,穿過繁榮路後才露出地面。2005年起每年春季從三水廠像西河溝補充水源150萬m³、並禁止周邊單位向西河溝排放污水。儘管採取了許多措施,但由於城市發展太快、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南湖的水質仍然沒有根本改觀。

設計者

閻環,1926年3月出生,吉林長春人,曾用名閻哲。1945年於長春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抗戰勝利後又於長春大學攻讀文學,1949年畢業於國立長白師範學院美術系。先後執教于吉林輕工業學院、吉林藝術學院,曾任造園藝術設計工程師,"文革"後任東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現為該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省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吉林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美術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長春市第六、七屆政協常委。擅長透視學研究及工藝美術設計,尤長造園林及城市規劃設計。作品有長春南湖公園的四亭橋(南湖風雨四亭)及人民公園正門的建築造型藝術設計等。著有《工藝美術製圖》,發表有論文《論工業美術及設計的現代化》等。[1]

相關視頻

長春南湖荷花邀你一同點亮它的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