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張福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福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我又一次看到了長城,看到了烽火台。踏着遍地黃沙,我奮力登上長城。蒼老的長城,帶着歲月的痕跡,像一條粗大的血管,裸露在塞外空曠的漠野里。浩浩長風,一天天一年年毫無顧忌地從它身上掠過,吹乾了它流動的血液,使它像一位病殘的老人,瘦骨嶙峋地躺在這高山峽谷上。孤獨兀立的烽火台,像肢體病變突出的關節,將長城一節節地連在一起,蜿延曲折地伸向遠方。
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極目天蒼穹,那粗獷的大漠景色,盡收眼底。亘古荒涼的塞外大地於蒼茫中透着悲壯,連綿起伏的黃色沙丘,像一根根被風撥動的琴弦,好像隨時都有可能奏出一首首大漠壯歌。汩汩北上的黃河,因那悲壯和沉重而流得緩慢凝重。眼望遠處黃色的沙丘,黃色的溝壑,不由得有幾分暈眩,好似隨時都有可能跌落下來。巍峨的賀蘭山,緩緩流淌的黃河水,以它們的一抹青色和潮潤,給乾澀的眼睛塗抹了幾許清涼。
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長城,這萬民白骨築就的屏障,也曾抵擋過異族的長矛,也曾為封建統治維持過一朝一代的統治。它和着萬民的血淚,背負着漢民族的榮辱。
踩着簇簇蓬草,沿着長城的走向尋覓,就似乎可以覓到一縷秦漢的氣息。想當年,秦皇橫掃六國,一統中原後,為永遠的霸主地位,為將外域異族永遠地關在邊外,始皇不惜財力物力,不憐萬民性命,將他們鞭打着、驅趕着去修這萬里長城。從那時起,經漢武,到明清,中國大地上的哭聲,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溫暖的家,在淚眼朦朧中,在長城一節節延伸中就越來越遠了,縱使他們將雙眼望穿,也望不到家鄉的炊煙。孟姜女尋夫的路,被淚水打濕又打濕,在一步步的泥濘里,孟姜女的哭聲,驚擾了多少戎邊人不踏實的夢啊,也勾起了多少戎邊人的懷鄉之情!
築城戎邊的兵士們,從他們離家的那一刻起,就將鄉音鄉情裝進了胸懷。因為他們知道,青磚巨石,會壓斷他們的肋骨;黃沙細土會埋葬他們的軀體;豪強官吏的皮鞭會抽斷他們歸鄉的希望。
遍地黃沙,堆堆荒冢,記述着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腳下就是那片血染的古戰場。這漠漠荒原,深深溝壑,曾演繹了怎樣的征戰殺伐!利箭穿骨,驚沙撲面。劍戟相拚,骨肉相搏。連邊的角鼓聲中,直殺得鼓衰力盡,箭絕弦竭,刃卷刀折。屍填黃河之岸,血滿長城之穴。山川為之震憾,黃河為之流淚。就連天上的月兒也不忍看這人間蓬草枯,鳥飛絕,群獸亡的悲戚景象。
高大的宮牆內,秦皇漢武可曾聽見那漢歌悲聲,黃河嗚咽?
被繩索捆皮鞭抽的築城戍邊人,早已是心衰力竭。在那一個個天色陰沉,濃雲密布的冬日,凜冽的寒風,吹透他們薄薄的寒衣。徹骨的積雪,凍透他們冰冷的身心。這一群凍餓交加的戍邊人,怎能抵過馬背上的食肉民族。
人倒了,縱使城牆再怎樣地堅固,也無法抵擋強敵的鐵騎長茅。
「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骨遍野,功不補患。」秦王漢室一家的安樂,由萬民百姓屍骨築就。正是:一家安樂萬家悲聲。想蒼蒼眾生,誰無父母?誰無兄弟?誰無妻兒?統治者卻視其為草芥,驅之為豬狗。萬里長城讓千家萬戶的男兒,生不能盡孝,死無可葬埋。蒼蒼白首縱使聽到噩耗,也只能哭望天涯。高高的長城擋住的不僅是異族強敵,也擋住了母親遠望兒歸的目光。
殺聲暫停,山寂寂,風輕輕。清寂的月光給長城和大地投下一片濃濃的霜色,守護在城牆上的兵士們,耳聞那羌笛胡茄的悲鳴,一定就醉倒在濁酒萬里的鄉愁中了。那一地霜色,分明是母親的白髮染就。凝神屏氣,他們一定能聽到那越過千山萬水的鄉音,也一定能看到妻兒遙盼思歸的眼神。我相信,漢墓中的那具具屍骨,一定都將他們的頭顱朝向故鄉,朝向太陽升起的地方。
這黃土堆就的長城,據說,當年築城時都曾用篩子篩過,蒸籠蒸過。只是不知,這綿延萬里的長城,要用多少黃土?蒸土的蒸籠要多大,火要多旺,才能將黃土蒸透?獻這聰明才智的人,要用怎樣的心智,才能博得統治者的點頭一許?那滿山遍野的林木,要怎樣的焚燒,才能將黃土凝固成堅硬的城牆?
長城,於統治者是堅固的禦敵屏障,它可保統治者的千秋霸業。而於百姓則意味着流離失所。在帝王接到捷報的同時,千家萬戶聽到的是兒男戰死的噩耗。在遙遠的邊牆城外,在秦皇漢武們目所不及的荒山漠野,兵士們的鮮血正灑在焦渴的草葉上,屍骨也正在慢慢地化為泥土。
帝王諸子,總是將國破家亡的責任,推給一個個女子們去承擔。歌舞昇平里,美女們是帝王豪宴上的一道佳肴。戰火紛起,兵臨城下時,美女們又是替罪的羔羊。從褒姒,到昭君,再到楊貴妃,她們無一能逃脫這種命運。自西周滅亡,人們就將美女視作了妖女。她不但媚人而且禍國。出塞的昭君,更是被漢室拋到塞外荒漠,長城萬里,將士千萬,卻將一個女子推出,說什麼和親。正是養兵千日無可用,最終功績在婦人。楊貴妃頸上的三尺白綾,就化解了六軍的憤怒。
烽火台的燧煙在博得千金一笑時,也迷濛了守城將士的雙眼,任他們怎樣的瞭望,也望不見歸家的路。
在寂靜的長城上佇立,面對自然的空曠和遼遠,每一道沙丘,每一條深谷,每一座漢墓,每一個不死的靈魂,都在凝望遠思中充滿了憂傷。長城早已失去了它的防禦功能,在歲月的鏽蝕中老去。如今人們登臨長城,憑弔在時光中老去的歷史,總會發現什麼,又總是在思索着什麼。
用心築一道長城,才是禦敵的最堅固屏障。在心的守護里,長城烽火台兵溝會與黃河大漠構成一副絕佳的勝景。[1]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張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