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鬚卷盔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鬚卷盔鯊 |
---|
學名 Cirrhigaleus barbifer 命名者 Tanaka, 1912 英文名 Mandarin dogfish 別名 Phaenopogon barbulifer、刺鯊、沙魚、 長鬚卷盔鮫、棘沙、長鬚棘鮫 觀賞魚/食用魚 否/否 最大體長 126 cm |
分類 |
綱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目 角鯊 Squaliformes 科 角鯊 Squalidae 屬 卷盔鯊 Cirrhigaleus |
長鬚卷盔鯊,體粗壯;吻廣圓,短而平扁,吻長小於1/3頭長,遠短於口裂到胸鰭起點之距離;前鼻瓣延長為肉質鼻鬚,末端細尖,向後延伸至口裂;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的1.8倍;眼橢圓形,無瞬膜和瞬褶,眼徑稍小於吻長;具唇褶;上下顎齒形相似,扁長形,似刀片狀,側緣相互重疊,具一傾斜齒尖,上顎齒稍小於下顎齒,齒緣光滑,齒式26-27/22-26;噴水孔大,為眼徑的2/5,橢圓形,位眼後上方;鰓裂幾乎等大等距離;皮膚粗糙,盾鱗大。兩背鰭同型,幾乎等大,前端均具長而粗之硬棘,兩棘均無溝痕,鰭高大於基底長;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後角稍後方,基底末端則遠在腹鰭起點之前,距胸鰭較距腹鰭為近,上角尖,後緣凹入,後角稍延長;第二背鰭約與腹鰭後角相對,硬棘長大於第一背鰭硬棘長;尾柄有側脊而無尾前凹窪;胸鰭後角鈍圓;尾鰭寬短,上葉發達無缺刻,大於下葉,下葉與上葉相連,成一寬圓形後緣;腹鰭起點距第二背鰭較距第一背鰭為近,前後緣連續呈半圓弧形;胸鰭大於第一背鰭,後緣稍凹入。身體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各鰭具明顯白色邊緣。[1]
棲地環境及深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棲息深度140 - 650公尺
主要棲息於水深140-650 公尺大陸棚近底層水域,在紐西蘭較常見。以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2]
分佈
西太平洋:日本本州東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新南威爾士州和瓦努阿圖的托雷斯島。台灣分布東部、東北部。[3]
繁殖
卵胎生,每產10子(每側子宮有5子)。
保育
數據不足(DD) ;評估日期: 2007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