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鋒面坡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鋒面坡度是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鋒面坡度(slope of front)是指鋒面在空間的傾斜度。通常以鋒面與地平面所成角度的正切函數表達。鋒面坡度與構成鋒面的兩氣團的風速差成正比,溫度差成反比,且隨緯度的減小而減小。雖然鋒面坡度都很小,但其覆蓋地區卻很大,能影響廣大地區的天氣。

由公式可知,鋒面坡度與構成鋒面的兩氣團的風速差成正比,溫度差成反比,且隨緯度的減小而減小。

實際大氣中,鋒面坡度一般都很小,平均約為1/50 - 1/300,冷鋒坡度大些,約為1/50-1/100,暖鋒坡度約為1/150-1/200,靜止鋒坡度最小。冬季中國華南准靜止鋒坡度更小,越1/300左右。鋒面坡度雖小,但其覆蓋地區卻很大,能影響廣大地區的天氣。

冷、暖空氣相遇,因冷氣團的密度比暖氣團大,冷空氣必在垂直於鋒線的水平氣壓梯度力(G)的作用下,揳入暖氣團之下,並迫使兩者之間的交界面趨向水平。但由於它們是在自轉的地球上作相對運動,必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而不斷改變方向,使之趨於同緯線平行。若兩力達到平衡時,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就不再向水平方向改變,而保持為傾斜狀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