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鋒芒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鋒芒草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鋒芒草

拉丁學名:Tragus

mongolorum Ohwi

別 名:大虱子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畫眉草亞科

族:結縷草族

屬:鋒芒草屬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華北

內蒙古黃土高原地區及四川西部。

鋒芒草(fēng máng cǎo),學名:Tragus mongolorum Ohwi,異名:Tragus racemosus Tragus roxburghii ,是禾本科鋒芒草屬植物,為一年生旱生小禾草,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在荒漠草原群落中常與冠芒草、虎尾草等組成夏雨型一年生小禾草層片。在草原區和荒漠區的固定沙丘干河床沙地上也有生長。也是常見的農田雜草。鋒芒草通常在7月初開花,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 [1]

鋒芒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鬚根細弱。莖叢生,基部常膝曲而伏臥地面,高15-25厘米。葉鞘短於節間,無毛;葉舌纖毛狀;葉片長3-8厘米,寬2-4毫米,邊緣加厚,軟骨質,疏生小刺毛。

花序緊密呈穗狀,長3-6厘米,寬約8毫米,小穗長4-4.5毫米,通常3個簇生,其中1個退化,或幾殘存為柄狀;第一穎退化或極微小,薄膜質,第二穎革質,背部有5(-7)肋,肋上具鈎刺,頂端具明顯伸出刺外的小頭;外稃膜質,長約3毫米,具3條不太明顯的脈;內稃較外稃稍短,脈不明顯;雄蕊3枚,花柱2裂,柱頭2,帚狀,均較簡短。穎果棕褐色,稍扁,長2-3毫米。染色體2n=40(Avdulov,1928:Parod,1946; Delav, 1947; Dewer,1954b)。花果期7-9月 。

雌性能孕小穗:雌性能孕小穗長2-5mm,遠軸,背腹壓扁,與穎一起脫落;小穗軸達雌性能孕小花;穎托無毛。雌性能孕小穗的穎每小穗1或2,極不等長(第一穎多退化或無),第二穎相對長於鄰近外稃(等長於小穗),分離,背腹主軸,頂端尖,無芒,無脊,很不相似(下部的小,粗糙或無,上部的大而硬,背向具5列鈎刺),無脈,上部的穎5-7脈,具刺。雌性能孕小穗只具有雌性能孕小花,不為近軸的不完全小花。雌性能孕小花1,外稃披針形,銳尖或漸尖,不如穎堅實(膜質),不硬化,全緣,無芒,具毛(全部或僅在中部具小刺毛),不具脊,3脈;具內稃,全緣(具尖),不硬化,透明,光滑,2脈;漿片2,分離,肉質,光滑,具齒;雄蕊3,花葯長0.4-0.7ram,非畫筆狀;子房光滑,花柱分離至基部,柱頭2,白色 。

穎果、胚以及幼苗:穎果小,背腹壓扁或不明顯壓扁,種臍短,果皮聯合;胚大,非腰帶狀,胚乳硬,無類脂物,含複合澱粉粒,胚具1枚外胚葉,具1枚尾狀盾片,具伸長的中胚軸節間,具1枚盾片維管束,胚性葉邊緣集聚。幼苗具短的中胚軸,幼苗第一葉發育良好,葉片寬,仰臥 。

遠軸葉片表皮:肋或肋間帶明顯,乳頭出現或不出現,肋間乳頭不呈弓形氣孔,中部肋間長細胞具明顯彎壁;微型毛出現或不出現,出現時,Chloridoid類型;氣孔普遍,長25-30ram,副衛細胞下部圓頂形或三角形,保衛細胞在氣孔內擴張而重疊;肋間短細胞普遍或缺少或很少,硅化或非硅化,肋間硅體新月形;肋脈區具短細胞,肋脈的短細胞呈明顯長列,肋脈硅體馬鞍形(多數)或新月形(少數),非銳尖 。

鋒芒草習性

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在荒漠草原群落中常與冠芒草、虎尾草等組成夏雨型一年生小禾草層片。

鋒芒草生長環境

鋒芒草 生於荒野、路旁、丘陵和山坡草地中,最高海拔可達3000米。

鋒芒草分布範圍

生態學、地理學、地區植物分布:7種。普遍外來。中生植物或旱生植物;開放生境植物種;淡土植物。常生於被破壞的土地。

全北極植物帶、古熱帶、新熱帶、好望角植物帶、澳大利亞植物帶、古地中海;蘇納拉、非洲、馬達加斯加、根尾(日本)、歐洲-西伯利亞、大西洋、北美、伊朗、圖蘭、撒哈拉、新甸、蘇丹、安哥拉、納米比亞、開羅、加勒比海、巴西中部、盤帕斯、安第斯山脈、澳大利亞東北部和中部、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卡拉哈里。

中國的種數及分布:2種。東北和華北;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河北、西藏 。

鋒芒草主要價值

鋒芒草抽穗以前各種家畜均採食,以綿羊、山羊採食最好,適口性中等。本草植株低矮,產量不高,且結實後穎果具有刺狀物,家畜多不喜採食,影響飼用價值,又常粘着被毛,影響羊毛的品質。

乾枯後的鋒芒草在草群中很難保留,它最好的利用時期只在6-7月之間。據分析,鋒芒草的營養價值較高,在結實期,粗蛋白質和粗脂肪都有較高的含量。

結實後,穎果有刺,對羊有害。放牧宜在6-7月份為佳 。

參考來源

  1. 鋒芒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