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鑄劍》,川劇《鑄劍》彈戲新編古裝戲大幕。
劇目介紹
武勝縣川劇團編劇
春秋時,吳王欲造一口削鐵如泥的寶劍,以威鎮諸侯,稱雄天下。他得知姑蘇山前有一鑄劍高手干將,於是令干將三月鑄成一寶劍,以便伐楚。吳王為保自己之劍天下無雙,決定一旦得到寶劍即將干將處死。聰明的幹將夫婦已經料到,造不出寶劍只有死路一條,造出了寶劍同樣要遭殺戮,痛恨吳王心狠手毒,暗中造出雌雄寶劍二口,交一劍,藏一劍,並在雌雄劍上分別刻上干將、莫邪夫婦名字。寶劍鑄成之時,干將將血書連同雄劍交與妻室,命其逃離他鄉,待機為夫雪冤。獻劍之日,吳王果然殺了干將,並將人頭作為出兵獲勝之祭品。吳王看到寶劍上刻有莫邪二字時,大驚,判斷既有莫邪就有干將,於是大為憤怒,心不寧,睡不安,追查干將達十六年之久。干將之子劍子成人之後,在晏之傲的幫助下,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在吳王逼民查劍時,借獻劍為名,智入吳王殿,殺死了吳王,為父為民雪冤報仇。
重慶市藝術研究所藏手抄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