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總收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路運輸總收入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鐵路運輸總收入指鐵路運輸企業在完成客貨運輸工作中,按照國家批准的運費標準收取的貨幣收入。包括貨運收入,客運收入,行李、包裹收入,郵運收入,車站和列車補收的旅客客票收入,到站補收的貨物和行包運費、貨物行包變更手續費等。
術語解釋
鐵路運輸指有固定的運行軌道,以鐵路機車、客、貨車輛為運輸工具,承擔旅客、貨物運送任務的一種運輸方式。具有全天候、大批量、長距離、成本低、高效率的現代化運輸特點,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中,起骨幹力量的重要運輸方式。我國鐵路運輸是由國家鐵路、地方鐵路、合資鐵路和鐵路專用線及專用鐵道組成,主要承擔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和中長途旅客運輸。
術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包括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名詞術語的規範和審定,「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該機構界定的「科技名詞」(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稱為「術語」,「是專業領域中科學技術概念的語言指稱,即科學技術概念在語言中的名稱」。
因此無論是文化核心詞還是學科的專業術語,都是概念的語言指稱或詞和短語的固化形式。術語雖屬語言中詞彙的組成部分,卻與一般詞彙有較大區別。即為便於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術語反映的是現代世界科學技術的通用概念,術語所指稱的概念特徵、概念關係、概念定義、概念體系、概念訂名具有國際化和超語言性的特徵。中國名詞術語規範的國家標準實際上主要是基於漢語制訂的,而漢語名詞術語審訂原則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術語規範的國際標準,絕大多數現代漢語的科學技術術語是音譯或意譯的西方語言術語。這種做法無疑可以促進不同國家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但是術語規範化在提高語言信息交換效率的同時,也會對語言多樣性的保持和語言的自主創新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語言規範和語言創新是需要平衡與協調的兩種語言發展過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標和趨勢。特別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術語來說,術語所反映的相關概念範疇與其指稱語言的關係非常密切,術語的規範制定與交流傳播也會受所屬語言的明顯制約。
參考文獻
- ↑ 漢字與中華文化,搜狐,2017-06-14
- ↑ 探究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漢文字,搜狐,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