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爐合莊村:從千年滄桑中走來(陳富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爐合莊村:從千年滄桑中走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鐵爐合莊村:從千年滄桑中走來》中國當代作家陳富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鐵爐合莊村:從千年滄桑中走來

穿越千年的鐵爐合莊村,以其厚重的文化書寫自己獨特的歷史軌跡。滄桑與厚重並存,傳承與變革交織,雖世代更替,日月輪迴,但仍改變不了它的史詩般的存在,淹沒不了它骨子裡放射出的特有魅力。

—題記

在駐馬店市西平西部蘆廟鄉與出山鎮的交界處,有一條古老的河流,名曰棠溪河。河流碧水南來,靜靜流淌,於鐵爐合莊村西部划過一道美麗弧線,形成一個回水渦,然後緩緩北去,它宛若玉帶,將小村擁攬懷間。西平縣蘆廟鄉鐵爐合莊村就坐落在棠溪河溫婉的懷抱中。

泛舟棠溪河上,仿佛漂浮在今古之間。波光瀲灩,芳草青蔥,水天爭艷,繽紛倒映。河邊清風徐徐,綠葦搖曳,楊柳依依,葳蕤生光。水中野鴨鳧浮游弋,岸上群羊追逐嬉玩。古村落內,傳統建築風姿尚在,廊柱斑駁古韻悠綿。置身其中,可賞美景之無限,可覽千年之變遷。

己亥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冒着酷暑慕名來到西平縣蘆廟鄉鐵爐合莊村,探訪這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歷史且景色秀美的古傳統村落。據該鄉有關人士透漏,鐵爐合莊村已在2018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傳統保護髮展村落。2019年春天開始維護開發修建。目前,蘆廟鄉鐵爐合莊傳統村落維建工作已初見成效。西平縣蘆廟鄉黨委、政府對鐵爐合莊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專職領導小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護建設計劃,選派技術精湛的工程隊進行施工,做到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在傳承中留住鄉愁,在創新中走向未來。

留形:修舊如舊,力求保留原生態

在傳統村落保護上,西平縣蘆廟鄉黨委、政府提議要科學修建,切實做到「修舊如舊,力求保留原生態」。為此,在維護修建時,施工單位制定了較為詳細的修建計劃。諸如百年古井、古代石磨、石碾盤、石碓古窯及傳統民居土坯房、青磚瓦房、土寨牆等,在維護時都保留了原有模樣。

在冶爐城村建設工地,我見到了施工隊老闆於懷。「這樣做不僅體現出了領導的要求,更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和廣大村民的意願。」他信心十足地對我說,「村民們和來訪者看到這些保留完好的古物古蹟,很快就會聯想到千年古村落的歷史根脈及戰國時期冶爐古城軍工鑄劍時的一派繁忙景象,甚至可以隱約看到七雄爭霸時奮力拚殺時的刀光劍影。」聽着他的講解,我似乎明白了傳統村落維護髮展的傳承意義,其目的也就是不忘源頭,不忘鄉愁,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業熱情。

應我的要求,於懷領着我在冶爐城規劃建設區域轉了一圈,在那裡我不僅看到了修葺一新的娛樂廣場和舞台,而且看到了修建完好和正在修建的仿古建築。在工地現場,我還目睹了能工巧匠們個個揮汗如雨、精雕細琢的火熱勞動場面。我感動之餘,走到跟前,向他們深情地招手致意。

冶爐城村在鐵爐合莊村西南一公里處,棠溪源景區路從該村穿過。冶爐城村是鐵爐合莊傳統村落的重要部分,更是其亮點所在。站在該村路北下路口,不遠處就是新落成的冶爐城傳統村落大門,恢宏大氣,莊嚴肅穆。大門坐西朝東,每到晨曦初露、朝陽冉冉升起的時候,光芒四射的朝暉便灑滿了整個建築工地。進入大門,往西走約100米處,放眼北望,只見由低到高緩緩上升的坡地上,穩穩矗立着一座土坯建築,年歲久遠。據一位老者介紹,說是距今得有100多年,但看起來仍很堅固。根據規劃,這座建築亦在維建之列。

從大門正西,是一條筆直的水泥大道,直通棠溪河岸邊。大道以北,有一片坡度由低到高的開闊地,其中間偏東位置,赫然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冶爐城遺址。落款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時間:1986年11月21日公布。

我們一同前往的還有冶爐城村退休老教師陳富長。他指着這片緩緩起伏的開闊地說:「這就是古代冶爐城中心城。」這塊南北長約300多米、寬約100多米的區區地域,無疑就是寶劍鑄造的「指揮部」了。

「我們對這座面積不大的城中城,也納入了建設發展計劃,準備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沿城四周興建一個展現當年鑄劍藝術和戰爭煙雲的文化長廊。」於懷說,「這也是群眾所期盼的。」

留人:資源共享,激發鄉村新活力

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傳統村落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對於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村落是一種價值,也是一種資源。要發揮這個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就離不開人的因素。因此,在傳承保護傳統村落的同時,利用能人效應,引領大眾創業創新,進一步激發鄉村新活力,進而實現鄉村振興。鐵爐合莊村支部書記何俊坡,在兩委班子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充分挖掘資源潛力,鼓勵在外人員返鄉創業,還要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到我村投資興業,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返鄉創業青年李華彬的萬頭生豬養殖場在鄉村兩級的支持下迅速興建起來,公司名稱為「裕興養殖繁育基地」,從事生豬飼養繁育,每年可向全國市場提供生豬一萬多頭。

創業先鋒、新型職業農民曹全民,創建了《西平縣冶爐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花木種植銷售業,占地600多畝,每年可向全國各地提供苗木十萬株,並向農戶提供農作物技術諮詢服務。

境內竹園、任三樓兩座水庫每年可向市場提供鮮魚三十多萬斤。全村6座養鴨基地,每年可向全國各地提供鮮鴨蛋75.6萬斤。改革開放40年來,合莊村村民生活水平是一年一個台階,那可真叫做吃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全村現有樓房100多棟,轎車370多輛,大型運貨車20多輛,大型農機具50多台。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過人居環境治理,各自然村都配置了垃圾桶,基本做到了垃圾不落地,環境衛生得到了很大改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內出行路面全部硬化,栽植綠化樹6000多棵。現有文化廣場3處,鄉村大舞台2座,健身器材20多件。建敬老院30多間,為五保戶們解除了後顧之憂。全村改廁及自來水安裝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目前,鐵爐合莊村已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掀起了大眾創業全民創新的熱潮。傳統村落在祖國新一輪改革發展的背景下,逐步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留根:不忘鄉愁,繼承傳統續根脈

鄉愁,是自家院子裡婆娑的樹影,是母親手中的一縷飯香,是故鄉一抔溫熱的黃土,是寂靜夜裡的心潮湧動。鄉愁,是家國情懷,是文脈延亘,是精神依歸。記住鄉愁,就是傳承根脈,延續文明。不忘鄉愁,就是要銘刻歷史,牢記祖根,並使之繁衍生息。

據范文瀾<中國通史>記載:"河南西平有冶爐城,有棠溪村,都是韓國著名鑄劍處。西平有龍淵水,淬刀劍特堅利。」冶爐城春秋屬楚,戰國屬韓,是當時冶鐵鑄劍的軍工基地,距今已經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先人們在這裡開創了中國的鐵器文明,輝煌了中國的寶劍文化。傳說當時棠溪村村西的棠溪河畔有一「龍泉」泉水特別獨特,所制刀劍用龍泉水淬火就會鋒利無比,達到「吹須斷髮」「削鐵如泥」之地步。

初秋時節,天高雲淡、風清氣爽。我懷着好奇心理興致勃勃地來到冶爐城村。在田埂上,老教師陳富長向我講述了《農夫與鐵匠的故事》:相傳古代棠溪河東岸住着一個姓宋的農夫。盛夏的一天,他為了除草去到外張街(出山街)買了張家鐵匠鋪一張新鋤。回家路過棠溪河時,發現一個「泉水坑」,坑裡泉水晶瑩碧透,清澈見底。農夫口渴難耐,急忙飲水,不料鋤頭掉進坑裡,農夫趕緊打撈上來。回家後安上鋤把下地除草,只見鋤頭鋒利無比,石頭磚頭碰到鋤頭自焚。農夫心想莫非是泉水顯靈了。他喜出望外,如獲至寶,翌日清早就找張鐵匠謝恩。張鐵匠立刻讓農夫帶路找到了泉水的位置,從此,所制鐵器均鋒利無比。為報效國家,他又把這個「寶泉」稟報給國王,國王器重他,隨任命他為「鐵官」管理當地軍工鑄劍。

美麗的傳說說明了棠溪河水特別的水質和在古代冶鐵鑄劍中發揮的重大作用,而鐵爐合莊村「紅土地」的出現,更說明了當時此地鐵爐林立、規模浩大的真實盛況。據該村村民於林川介紹,在該村前面上百畝的農田裡,不斷發現有面積較大的紅土。經有關專家考證,說那就是古代冶鐵鑄劍所留下的痕跡。

鐵爐合莊村,蘊含着古代文明的根脈,尤其是所轄冶爐城村,更是閃耀着古老文明的光輝。它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鑄劍文化,不僅流淌着世代傳承的脈絡,而且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符號,更是激勵後世人們奮勇爭先、精心打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力量。而在鐵爐合莊村全體村民身上凸現出的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勤勞勇敢的優秀品質,正是他們傳承下來的千年滄桑中不變的根脈。

留住了根脈,也就留住了美麗的鄉愁、幸福的鄉愁。

留魂:文化旅遊,開拓發展譜新篇

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地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文化的傳承和革新構成了一個民族地區向前發展的驅動力。

鐵爐合莊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主要是以冶鐵鑄劍文化為中心,叫響多種文化品牌。一是民俗文化。重點繼承發展特色飲食文化。諸如人們愛吃的豆腐腦、沫糊、粉漿麵條,還有單饃、焦饃、蔥花油饃等。二是書香文化。開展大眾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共同攜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傳播正能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銅樂文化。繼續傳承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蘆廟大銅器,使之成為村民健身娛樂的主要載體。四是戲曲舞蹈文化。開展戲曲演唱和廣場舞展演活動,讓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此外,還有垂釣文化、剪紙文化、體育健身文化等。

鄉村旅遊,是城鄉居民業餘生活情趣的結合點,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希望在八小時之外回歸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靜謐環境中享受溫馨快樂人生。鐵爐合莊村正好能夠幫他們實現這一心愿。望得見山,西南不遠處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馬嶺、鍋底山。看得見水,村西面緊挨着棠溪河、棠溪湖。村中傳統古樸建築、情趣盎然的田園風光和淳樸風情,可以讓遊客頓生悠悠思鄉之情,勾起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近日,我在鐵爐合莊村和村兩委幹部座談時,該村婦聯主任許書彩激動地說:「保護傳統村落,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既活躍了鄉村生活,也搶救了民族歷史文化,意義非常深遠。」黨支部書記何俊坡也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強調說:「鄉村旅遊是我村今後發展的一大主題,但要創新旅遊形式,採取文化+旅遊的新模式,要讓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受到文化的薰陶,使之得到感官和心理雙滿足。」

的確,鐵爐合莊村在這方面還真有一定的實力。

鐵爐合莊,納五河三湖(注)之靈氣,擁生態資源之優勢,可謂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西南15千米處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棠溪源風景區。西面3千米處有景色宜人富有田園風情的黃龍灣小龍蝦和雞鴨鵝魚生態養殖基地。毋庸置疑,把鐵爐合莊自然村和冶爐城自然村古老厚重的千年文化和觀光旅遊融為一體,將不失為城裡鄉下人們休閒娛樂養生的理想去處。

這裡有白雲、藍天、花鳥、綠樹,有村情民意,有趣聞故事。在這裡既能暢享「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田園風情,又可親臨中國古老農耕時代「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愉悅畫面。這裡既有城市市民擁有的茶餘飯後的休閒情趣,又有都市人們意想不到的傳統村落莊重典雅的另一番天地。

在村委北面一千米處,保留着唐代古城遺址—雲莊寺。東邊是國家千億斤糧食項目,即高效農業開發區。開發區內,有著名的優質小麥、玉米糧食產區—合莊「四大窪」,人稱窪窪地里好莊稼。西面是碧波蕩漾的棠溪湖。東面和東南面依次分布着具有傳奇色彩的柳行、糞堆珠、田口三個自然村。經過近年來人居環境整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村莊林果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現在,鐵爐合莊村到處呈現出村莊美、田園美、生活更美的良好景象。

徜徉在古老的棠溪河畔,漫步於河道曲徑通幽的水草邊,思接千載,浮想聯翩。鐵爐合莊,古老厚重而又散發着青春氣息的一片熱土,在經歷了滄桑變遷後,正以穩健的腳步緩緩地向着新時代走來。

在回味歷史性巨變和暢想未來美景的時候,該村村民不禁春風滿面,神采飛揚,愜意之情溢於言表。看到此情此景,我不勝感慨,於是吟詩一首,作為對此變革之見證:

悠悠千載冶爐城,根脈相傳劍魂情;

代代沿革滄桑變,百姓惠澤笑從容;

生活充裕面貌改,精神振奮鬥志增;

攜手並進拓富路,共同譜就中國夢。

註:「五河」為蘆廟鄉境內的棠溪河、小洪河、小草河、吉斗河、萬泉河五條河流。「三湖」為境內的竹園、同心寨、任三樓三座水庫。[1]

作者簡介

陳富立,男,河南西平縣人。新聞工作者,駐馬店市作協會員、西平縣作協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