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缽仔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缽仔糕廣東地區漢族糕點小吃。主料是粘米粉澄面,味甜。缽仔糕可以分成兩大類:老式缽仔糕和水晶缽仔糕。老式缽仔糕在以前比較多,現在多見的是水晶缽仔糕[1]


歷史文化

關於缽仔糕的起源,流傳有三個版本: 版本一
傳統的缽仔糕為廣東小吃之一,首創於廣東省台山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朝咸豐間(公元1851—1861年)成書的《台山縣誌》載:「缽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里,泊船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只一家,在華豐迂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以缽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後人採用缽仔來蒸糕之法一直傳下來,成就現在的廣東缽仔糕,以至風靡全國,甚則海內外。
版本二
缽仔糕是從香港流行起來的一種小甜點,是一種深受年輕人和小朋友喜愛的甜品,做出來的成品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細膩嫩滑,質爽軟件而潤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且有多種風味可供選擇,如相思紅豆味、草莓味、水蜜桃味、葡萄乾味、香芋味、玉米味,蘋果、椰絲、菠蘿、等十幾種口味。缽仔糕因巨星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的《新不了情》而一炮走紅。目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已經開始流行,吃的人越來越多,賣的人也越來越多。它晶瑩剔透、爽滑可口、彈齒、不沾牙、時尚、口味豐富、造合各種年齡的消費人群。
版本三
缽仔糕來自古代的農村,當時的人以白米磨漿製成的缽仔糕、白糖糕等當甜品。原來以瓦缽盛着,後來才演變成以碗仔盛,大一倍的缽仔糕[2]



做法

原料:缽仔糕粉500克、水果濃漿(也可用濃縮果汁) 10克、白砂糖100-150 克(2-3兩)、潔淨飲用水1100克(2.2斤)或1200克(2.4斤)、綠豆或紅豆250-300克等輔料。
工具:液化氣灶、鐵鍋;、蒸籠(普通蒸籠即可);、塑料盒筐(送貨可用裝蛋糕用的普通塑料筐,售賣可用塑料盒盤)、專用缽仔碗(可代購);、有嘴的水壺與塑料盆桶等盛裝容器。
1、把原料按比例配方稱好,先取配方中三分之一的水燒開攪拌溶化白砂糖,待涼後與餘下的三分之二的水混勻後,倒入裝有缽仔糕粉的容器中,邊倒邊攪拌,直至完全攪拌均勻為止,然後加入極少量的水果濃漿或濃縮果汁攪勻即成粉漿待用。如製作綠豆或紅豆糕可不加果味。
2、在製作缽仔糕粉漿前,應在蒸籠的鐵鍋內放適量水燒開。蒸籠中放上缽仔碗,鍋中水燒開後關微火待用。
3、把配好的缽仔糕粉漿再攪拌後立即裝入有嘴的手提水壺中,迅速倒入蒸籠中各個缽仔碗內,每個缽仔碗內倒入八成滿,中途應抖動、晃動水壺,以免壺中粉漿沉澱。每個蒸籠中的缽仔碗裝完粉漿後,即可加蒸籠蓋用中小火,一籠大約蒸15分鐘左右,兩籠大約20分鐘左右,三籠大約25分鐘,四籠大約30分鐘,五籠大約35分鐘。


視頻

老式缽仔糕的做法VS水晶缽仔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