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鈎端螺旋體肺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鈎端螺旋體肺炎
鈎端螺旋體肺炎原圖鏈接

就診科室 :呼吸內科

常見病因 :致病性鈎端螺旋體感染引起

常見症狀 :輕者似感冒;重者有明顯肝、腎

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肺大出血,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接觸帶菌的野生動物和家畜

鼠類和豬為主要傳染源
傳染性 :有

鈎端螺旋體病是由各種不同型別的致病性鈎端螺旋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接觸帶菌的野生動物和家畜,鈎端螺旋體通過暴露部位的皮膚進入人體而獲得感染的人蓄共患病。鼠類和豬是主要傳染源,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似感冒,重者有明顯的肝、腎、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肺大出血甚至死亡。 [1]

臨床表現

鈎端螺旋體肺炎病原學
原圖鏈接
鈎端螺旋體肺炎流行病學
原圖鏈接

潛伏期2~28天,一般7~12天。因受染者免疫水平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早期(感染毒血症期)

發病後3天以內,主要表現為突然寒戰、發熱,體溫可達39℃,多呈弛張熱型,可伴有頭痛,無力,結膜充血或出血,腓腸肌痛及壓痛可在第1天出現,淋巴結腫大第2天出現,以腹股溝及腋窩部為多。

器官損傷期

鈎端螺旋體肺炎概念
原圖鏈接

病後3~10天,根據症狀分為不同的臨床類型。

(1)流感傷寒型為早期症狀的繼續,無明顯或嚴重器官損害及功能不全。

(2)黃疸出血型即外耳病,國內較少見。

(3)腦膜腦炎型發病數天即出現腦膜刺激症,重者可抽搐、昏迷、腦疝、呼吸衰竭以及各種神經損害症。

(4)肺出血型在早期感染中毒症候群的基礎上,出現咯血,但無明顯肺部囉音和呼吸功能障礙者,稱肺出血普通型。如有感染中毒敗血症反應的同時,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和窒息,迅速發展的囉音以及X線表現雙肺瀰漫性出血陰影,稱為肺瀰漫性出血型。此型發展快,病情進展分3期。

後期

起病7~14天後,大部分患者很快恢復;部分病例經早期感染中毒症狀後,無中期明顯器官損害,即進入後期,表現為後期的併發症。 [2]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升高。血中轉氨酶和膽紅素增高。

(2)病原體檢查鈎端螺旋體病的間接熒光抗體染色採用黑底熒光法鏡下直接查找,發病10天內可從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鈎端螺旋體,第2周尿中可檢出病原體。用熒光抗體染色法及甲苯藍染色等方法直接鏡檢,陽性率達50%,有助於早期診斷,將患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接種於動物,分離到病原體,可確診。

(3)血清學試驗凝溶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特異的抗體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凝集素一般在病後7~8天出現,以1∶400效價為陽性,可持續數月到數年。間隔2周雙份血清效價增高4倍以上為陽性,近年通過PCR方法可在該病早期診斷鈎端螺旋體病。

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輕症者有肺部模糊的網狀陰影或肺紋理紊亂增粗,病變廣泛。中度者雙肺呈小點狀或雪花小片影,密度低,邊界模糊,可有部分融合成2cm大小的陰影。 [3]

診斷

鈎端螺旋體病
原圖鏈接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因而早期診斷較為困難,易誤診漏診。應結合流行病學特點。早期的臨床症狀和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綜合判斷。 [4]


併發症

併發症表現多樣,以眼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症)和腦部(無菌性腦膜炎,閉塞性腦動脈炎)的表現最為突出,發生於晚期(免疫反應期)。 [5]

治療

鈎端螺旋體肺炎治療
原圖鏈接

一般治療

早期應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維生素B維生素C,保持電解質平衡,出血嚴重者應及時應用止血劑和輸血。肺大出血者應讓患者保持鎮靜,酌情應用鎮靜劑,並就地搶救,減少搬動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

病因治療

有效抗生素,可改善預後。如治療過晚,臟器功能受損,治療作用就會減低。青黴素早期使用有提前退熱、縮短病程、防止和減少出血的功效。其他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紅黴素、氨苄西林亦有一定療效。赫氏反應多發生於首劑青黴素注射後30分鐘,因大量的鈎端螺旋體被殺滅後,釋放毒素所致。其症狀為突然寒戰,高熱,頭痛和全力酸痛,心率和呼吸加快,並可伴有血壓下降,四肢厥冷,休克等,一般持續30分鐘至1小時,偶爾導致肺瀰漫出血,應立即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並用抗休克、鎮靜藥治療。近年國內合成的咪唑酸酯及甲唑醇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療效,兩藥均可口服且副作用小。 [6]

預防

管理傳染源,包括滅鼠,管理好家畜及動物宿主的檢疫,及時發現並隔離患者。切斷傳染途徑,加強個人防護,採用多價疫苗對易感人群及疫水接觸的勞動者進行預防接種,對實驗室、流行病學工作人員以及新入疫區的勞動者,疑及感染者尚無症狀時,可肌內注射青黴素,作為預防用藥。 [7]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