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門關 (庫爾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門關 (庫爾勒)
圖片來自痞客邦

鐵門關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之間的一道天險,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北8公里處的霍拉山、庫魯克山之間的峽谷中。孔雀河水從峽谷蜿蜒流過。

絲綢之路北道(後山中道)即沿霍拉山麓開鑿,「兩山夾峙,一線中通,路倚危石,側臨深溝,水流澎湃,日夜有聲,彎環曲折,幽遂險阻」(謝彬《新疆遊記》),歷來被看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過」的軍事要塞。唐代名相張九齡寫道:「鐵門千(於)術,回鎮咽喉」,極稱它軍事地位的重要。

名稱由來

因其險固,又是北疆通往南疆的唯一通道,故稱鐵門關。峽谷稱鐵關谷,也叫遮留谷。唐朝統一西域後,在鐵門關設有守捉(職官名稱)。唐代詩人岑參在《題鐵門關樓》一詩中寫道:「鐵門天西涯,極目少行客。關門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岑參題詠的《題鐵門關樓》歷經宋、元、明諸朝,早已頹廢不存。清同治六年(1867),浩罕匪首阿古柏侵占南疆,在鐵門關盤踞10年之久,築庫魯克達爾瓦茲城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林則徐和喀喇沙爾卸任辦事大臣全慶踏勘南疆8城,途經遮留谷,特意察勘大石嶺古鐵門關舊址,決定由全慶負責在岩口建鐵門關樓。1917年,謝彬行經鐵門關時,見「岸梨樹成林,梨實味甘,所謂庫爾勒香梨是也。」民國21年(1932),國民黨駐焉耆騎兵旅旅長詹士奎與綏定騎兵營營長張得勝,組織聯防指揮部,在城堡前門修建土木建築關樓,於關後石壁上鐫刻「襟山帶河」4個大字。20世紀40年代後期,國民黨軍隊派兵駐守鐵門關口,至1949年9月25日國民黨駐新疆部隊和平起義。1950年5月,王震將軍親臨鐵門關踏勘,籌建鐵門關水電站。1959年,鐵門關開始建水力發電站,公路改道,關口失去交通作用。鐵門關是庫爾勒市重要的旅遊景區,從早春到深秋,到關前遊覽風光,尋幽訪勝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每年接待近8萬人次。1989年,由自治州、庫爾勒市兩級人民政府籌集資金重建鋼筋混凝土關樓,樓高兩層,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題材創作

鐵門關以北,孔雀河東岸的公主峰上,有座公主墓。傳說是近代人因緬懷古時公主祖赫拉和牧羊人塔依爾的純潔愛情而修建。維吾爾文的古典敘事長詩《塔依爾和祖赫拉》,在清代就很流行。民國33年(1944),維吾爾族青年詩人黎·穆塔里甫以此題材創作敘事長詩,後改編成歌劇,在南疆各地上演。新中國成立初期和20世紀60年代中期,又分別被搬上蘇聯銀幕和改編成敘事長詩,使這一古典的愛情故事更具迷人的魅力,廣泛流傳。1990年,鐵門關電廠出版的《絲路要塞·鐵門關》詩文集,對鐵門關的歷史、風光,做了詳盡介紹。[1]

鐵門關有一個愛情傳說:公主卓赫拉和牧羊人相愛,但丞相卡熱汗試圖說服國王干涉。卓赫拉得知後與牧羊人夜奔出關。面對官兵的追趕,兩人不小心掉入峽谷中。

參考文獻

  1. 庫爾勒市景點景區,庫爾勒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