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鎮海門 (臺南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南鎮海門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臺灣府城大西門.jpg
登錄類別 城門
位置 臺南市民權路西門路
建成年代 清雍正元年(1723年)
大西門位置圖

鎮海門,又稱臺灣府城大西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建於1723年,原位在今西羅殿廟址,1788年林爽文事件之後,清廷意識到城防的重要性,於1791年將大西門東移至宮後街(今西門民權路口)。明治35年(1902年)展開較大規模的城垣拆除行動,首先拆除今成功路至民生路段的西門段城垣及大西門,用以開闢火車站到安平的通道。時任臺南廳山形脩人認為剩餘的一座城門置於十字路口造成交通不便,於是上陳總督府,於1907年遭到拆除。[1]

大西門為當時的官民從臺江內海進出府城的主要出入口,在大西門南側有五條港之一的南河港道;而城門外直通外宮後街、水仙宮接官亭;城門內則可通達大東門,形成臺灣府城東西向的主要軸線。

參考文獻

  1.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9-06-30 (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