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鍋盔
圖片來自隨意窩

鍋盔陝西甘肅湖北等地流傳已久的民間小吃,類似於。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約一尺左右,厚1寸,重量約5斤。[1]

目錄

名稱典故

相傳武周(唐武則天)時期,官兵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工程鉅大,大量民工需要忙碌工作,且工地無烹調用具,所以官兵以頭盔為炊具來烙製麵餅,故取名鍋盔

鍋盔在陝西是一種直徑20厘米至50厘米左右的厚烤餅,烤熟後從邊緣切開,可夾各種食物,最典型的是夾油潑辣子或辣椒醬。

直徑可達50厘米的乾縣鍋盔是關中十大怪之一。

食品淵源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像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鍋盔是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間小吃,尤其在陝甘寧青地區流傳已久。由源於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而贈的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的食品。人常說「 乾縣有四寶,鍋盔、掛麵、豆腐腦、茶酥」。

汝州的鍋盔是深受大眾喜愛的麵食,張莊、廣育路南口、西關、東關都有很好的攤點。鍋盔的特點是用油和麵,文火炕制,中空、外酥、裡起層、邊厚、吸汁,不漏湯。鍋盔夾豬頭肉是汝州小吃的絕配:將豬頭肉大刀切塊,夾入剛出鍋的鍋盔裡,熱騰騰的面香將肉香烘托到了極致,而肥肉的油膩又被鍋盔吸納化為無形,又香、又酥、又軟,吃起來非常過癮。

如果旁邊有綠豆漿麵條的小攤,您一定要盛上一碗,放上黃豆、韭花、芹菜段,再來點辣椒油,那就齊了!右手邊麵條晶瑩透亮,湯熱氣裊裊,菜青黃間雜,漿酸誘人;左手執裝得滿滿噹噹豬頭肉的鍋盔,即使不餓也會舌下生津了。豬頭肉肥而不膩,漿麵條湯酸而圓潤溫胃,雖然是街頭小吃,但香可盈雙頰,味能浸六腑,可比天上美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