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雞納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雞納樹

金雞納樹,學名:Cinchona ledgeriana(Howard)Moens ex Trim.,又名列氏規那樹、列氏金雞納樹、列氏奎寧樹、奎寧樹等,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當中有些是小型灌木,有些是大型喬木,高度約5到15公尺,遠望金雞納林,紅一層綠一層,互相交迭,紅的是嫩葉,綠的是老葉,夏季開白色小花,種子很小。原產地源自南美安第斯山脈,而樹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寧和奎尼丁的重要工業原料。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情況

栽培技術

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

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喬木,通常高3-6米,最高可達25米;樹皮灰褐色,較薄,裂紋多而淺;嫩枝具4棱,被褐色短柔毛。葉紙質或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橢圓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7-16(21.5)厘米,12.5-6(11)厘米,頂端鈍或稀短尖,基部漸狹或短尖,兩面無毛或有時在下面有疏短柔毛;側脈7-11對,在下面凸起;葉柄長3-20毫米,無毛或有微柔毛。

花序被淡黃色柔毛,長達23厘米,寬達18厘米;花芳香,花梗長1-8毫米;花萼長3-4毫米,檐部稍擴大,裂片卵狀三角形,長0.5-1毫米;花冠白色或淺黃白色,長8-12毫米,冠管筒形,稍具5棱,內面無毛,裂片披針形,長3-4毫米,內面邊緣有淡黃色長柔毛;雄蕊着生於冠管的下部,花絲長或短,長0.5-5.5毫米,花葯長2.3-3毫米;花柱長或短於雄蕊,長1.8-6.5毫米,柱頭長1.5-3.5毫米,有時有黃白色長柔毛。蒴果近圓筒形或圓錐形,被短柔毛,長0.8-1.5厘米,徑3-7毫米,頂冠以宿存萼檐,果梗纖細;種子長圓形,長4-5毫米,周圍具翅。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長環境

金雞納耐要求年平均溫度為21℃,平均最低溫度為13.5℃,溫暖、終年無霜的氣候環境。雲南省南部地區種植以海拔800~1500米為適宜。當溫度在1~2℃時有明顯凍害,低於0℃時地上部分被凍死。

金雞納樹喜歡有一定蔭蔽濕潤的雨林環境。對光照強度的要求隨着氣溫、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的變化而不同。隨着氣溫升高要求蔭蔽毒增大;耐齡越小,要求蔭蔽越大。一般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蔭蔽度40%~50%的條件下種植生長良好,樹皮生物鹼及奎寧含量顯著提高。

有機質豐富、深厚、疏鬆、排水良好、pH值4.5~6.0的土壤最適宜其生長;過於粘重和沙礫多的土壤均不適宜種埴。

分布情況

雲南南部和台灣有種植。原產於玻利維亞和秘魯等地,南美洲北緯10°至南緯22°溫涼而濕潤的雨林中。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非洲等地亦有種植。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亦可用芽接、扦插、高空壓條等法繁殖。用種子繁殖時須在種子採收後立即播種育苗。春播3~5月,秋播8~9月。播前用溫水浸種催芽以利出苗。每平方米用種量1~1.2克。幼苗期需有蔭蔽和溫潤環境。苗高10~12厘米時移植,至第3年雨季定植,行株距3×3米。生長6年後,在11~12月雨季結束時砍伐採收樹皮或根皮,晾乾後作商品出售。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小疫苗病、紫根病和金龜子、蟋蟀等。

播種繁殖

1、選擇苗圃地:根據金雞納樹對自然環境條件的要求,苗圃地是種植金雞納樹的基礎。大面積種植金雞納樹,苗圃地應選在定植林地中心或近邊緣。選擇陽坡地,靠近水源的開闊緩坡地(坡度在3~10度),以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

2、整地作床:作床前先將地翻鬆、暴曬後打碎,使表面土粒直徑不超過1厘米。根據金雞納樹幼苗喜陰涼的特點,苗床最好是選擇東西向,用竹子、木料、塑料蔭蔽網搭建蔭蔽棚;苗床可採用高畦,畦寬1~1.2米。播種前用0.1~0.15厘米篩孔的篩,在畦面上篩一層1厘米厚的腐質土,然後用0.01%的高錳酸鉀液進行消毒,一般每平方米用藥0.8克。

3、種子處理:播種前1~2天先進行曬種,每天曬1~2小時。用45℃溫水浸種,自然冷卻後,再浸泡12小時或用0.5%小蘇打水浸泡12小時之後浸種,之後用清水洗淨稍晾乾即可置於催芽床上催芽。床上鋪一層消過毒的細沙,沙上鋪1~2層紗布,將要催芽的種子平鋪於紗布上,厚約3~4厘米,種子的上面再蓋1~2層紗布。注意澆水,保持濕潤。在3~5月催芽時,6~7天部分種子露出根尖,將種子取出,稍晾乾後即可播種。

4、播種時間和方法:一般在3~5月或7~8月進行播種。3~5月播種,7~9月進行移植,次年春定植;7~8月播種,次年春移植,秋季或第三年春才能定植。播前苗床澆水以濕潤為度,將待播種子均勻撒在畦上,蓋上細土,厚度以大部分種子被覆蓋為度,用噴霧器噴水。經催芽的種子,播後5~7天出苗,15~20天齊苗。

5、移植:當幼苗長至10~15厘米高時進行移植。選雨季水分充足時進行,株行距15×20厘米,移植前先將播種苗床澆透水,起苗根系帶土,移植後澆足定根水。幼苗成活後,及時鬆土和追肥,當幼苗發生分枝時,應及時修剪,以便形成較好的主幹。

6、定植:育苗1年後選雨季進行定植。按株行距1.5×2米進行定植,為了提高定植成活率,在定植前1周,對待定植的苗木進行修剪,將苗上下部葉片剪去1/2~2/3,中部葉片剪去1/2~1/3。使之呈紡錘形,對分枝、病枝等一併剪除,減少水份蒸發過多導致苗木頂端下垂影響成活和生長。挖苗時注意不傷主根,力爭少傷鬚根。為了便於以後管理,還可將苗木分級定植。起苗時儘量帶土,不傷根系,種植時使根系舒展,並分層壓緊。定植後隔一定時間進行補換苗,爭取當年全苗。待頂端開始生長葉時,應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中耕除草,追施速效氮肥,每株施50~100克尿素。每年根據幼苗生長狀況,在雨季前期或中期結合中耕進行1次追肥,適當施用一定量的鉀肥。

管理養護

苗期管理

播種後每天噴水1~2次,幼苗出現兩片真葉時,可施0.2%的尿素液或0.3%的硝酸銨液,以後逐漸增加施肥濃度。待幼苗出現第三對真葉時,必須及時進行間苗,使幼苗擴大營養面積,並得到光照的鍛煉,促進鬚根系發達,每平方米留苗600~800株。

定植後管理

在金雞納樹定植後2~3年,大部植株開始分枝,應及時修剪,使其形成主幹。因為大面積生產,主要靠主幹皮提取奎寧。因此,開始產生分枝就應注意及時修剪。待3~4年,主幹已基本形成後,主要修剪弱枝、病枝、下垂枝、枯枝等。

病蟲防治

苗期病蟲害防治

1、疫病:屬真菌中的一種藻狀菌。多在幼苗子葉期至兩對真葉前發病。病害自發病中心迅速向周圍蔓延。病株先從葉尖或葉邊緣開始,後使葉片褪色、下垂、捲縮、呈水燙傷狀,最後全株凋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苗床上每平方米用2~3克五氯硝基苯或7-10克退菌特進行拌土施用;及時拔除病株,全面噴灑65%可濕性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

2、立枯病:屬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多在幼苗真葉生長階段發病。病株的近地面根莖交界處開始為褐色,後萎縮變細,呈黑褐色環狀乾枯:發病苗葉片發黃、凋萎,最後地上部分乾枯而死。

防治方法:播種前每畝用70%五氯硝基苯1千克進行土壤消毒;發病期拔除病苗,並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病區。

3、小黃螞蟻:為害苗床種子,除搬走種子外,還吃掉種子胚乳,有時還在畦面作窩。

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700倍液噴殺。

4、大頭蟋蟀:苗期的主要害蟲。能咬壞種子或幼苗。

防治方法:可用50%氯丹乳油1份拌炒香的麥麩50份,加適量水做成毒餌撒于田間誘殺。

定值後病蟲害防治

1、紫根病:感病初期,根部出現淡黃色菌索,後期色澤加深,菌索成網狀,最後整個根系被菌索包圍。地上部分生勢變弱,葉片變小、變黃,嚴重時葉片全部乾枯至死亡。

防治方法:噴施500~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可防治該病。

2、金龜子:屬鞘翅目金龜甲科,一般在雨季開始後的夜晚發生,成蟲食葉片。

防治方法:可採用燈光誘殺;或在傍晚噴40%樂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主要用來口服治療瘧疾。

藥理作用

金雞納霜是喹啉類衍生物,能與瘧原蟲的DNA結合,形成複合物,抑制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從而抑制原蟲的蛋白合成,作用較氯奎為弱。另外,金雞納霜能降低瘧原蟲氧耗量,抑制瘧原蟲內的磷酸化酶而干擾其糖代謝。奎寧也引起瘧色素凝集,但發展緩慢,很少形成大團塊,並常伴隨着細胞死亡。

電子顯微鏡觀察,可見原蟲的核和外膜腫脹,並有小空泡,血細胞顆粒在小空泡內聚合,此與氯喹的色素凝集有所不同。在血液中,一定濃度的奎寧可導致被寄生紅細胞早熟破裂,從而阻止裂殖體成熟。該品對紅外期無效,不能根治良性瘧,長療程可根治惡性疾,但對惡性瘧的配子體亦無直接作用,故不能中斷傳播。奎寧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延長不應期,減慢傳導,並減弱其收縮力。

金雞納樹的樹皮中含有一種生物鹼,俗稱金雞納霜,是抗瘧良藥。該品對妊娠子宮有微弱的興奮作用。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奎寧有催產作用,可通過胎盤,引起胎兒聽力損害及中樞神經系統、四肢的先天缺損。哺乳期婦女慎用。

對於哮喘病人、心房顫動及其他嚴重心臟疾患、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重症肌無力、視神經炎患者均應慎用。

心肌病及孕婦禁用。用奎寧治療腦性瘧疾是危險的,對奎寧過敏者用此藥有危險性。

化學成分

金雞納樹的干皮、根皮、枝皮及種子,含有約26種生物鹼,總稱為金雞勒生物鹼。其中含量最多且在醫藥上最重要的是奎寧,其次是辛可寧、辛可尼丁、奎尼丁等,其餘在樹皮中的含率很低。它們大部分是喹啉衍生物,也有極少數是吲哚衍生物。金雞勒生物鹼中,頗多互為立體異構體的,如:奎寧和奎尼丁,辛可寧和辛可尼丁,辛可亭和辛查米丁,表奎寧和表奎尼丁,氫奎寧和氫奎尼丁等。此外,還有辛可尼辛,奎尼辛,銅色樹鹼,奎胺,辛可那明,奎尼酮,阿立新以及杷日素,紅金雞納鹼,甲基紅金雞納鹼,康奎那明,枯斯考尼丁,二康奎寧等。除生物鹼外,還含金雞勒鞣酸,奎寧酸,金雞勒紅等。在樹皮中,生物鹼是與金雞勒鞣酸、奎寧酸結合的。

植物文化

傳說、故事

在歷史上它曾拯救了無數生靈,得到醫家的推崇。儘管金雞納樹主要出產在印度尼西亞,但是它的故鄉卻是在美洲的厄瓜多爾。

瘧疾,又稱為「打擺子」,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們一旦感染了這種疾病,就會突然發冷、打寒戰,之後又發高燒、說胡話、神志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在從前,中國南方特別是氣候潮濕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那時候,人們對這種病毫無辦法,往往坐以待斃。

根據傳說,在厄瓜多爾南部山區洛哈省的馬拉卡托斯地方,某位印第安人有一次患上了瘧疾,全身發熱口渴難當,他就爬到密林深處的一口小池塘邊,喝了許多涼水,頓覺病情減輕,他發現這個池塘里的水竟是苦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池塘旁邊生長着許多金雞納樹,其中有些倒在水中,那苦味正是樹皮的浸出液呢!從此以後,當地的印第安人遇到瘧疾時,就會用這種含苦味的樹皮來進行自我醫治。由於屢試屢效,被當地土著視作神藥,世代相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大量湧入美洲,一位名叫貝德羅·萊依瓦的酋長,出於友誼,向傳教士胡安·洛佩斯透露了金雞納樹的藥用價值,並送他一塊金雞納樹皮留作紀念,於是該秘密終於落入歐洲人的手中。

據說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帶着妻子來到了南美洲的秘魯,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瘧疾,醫生們束手無策,伯爵暗中打聽到當地一種叫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防治這種病,於是他剝了這種樹的樹皮,拿回去煮湯給妻子服用,幾次以後,夫人的病就好了。從此,金雞納樹名聲大振,身價百倍。很自然,這一重大發現也引起了各地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科學家都特地跑到美洲來進行考察和研究。這個消息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了歐洲。歐洲人聞此十分震驚,於是千方百計地想把金雞納樹弄到手。幾經周折以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荷蘭殖民主義者因些大發了一筆橫財。[5]

西班牙當局意識到該藥的巨大經濟價值,便想要將種植金雞納樹事業壟斷起來。可是還沒等禁令出台,已有英國學者將一批金雞納樹種子偷偷地運了出來,並且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等地建立起種植園。也許這裡的自然條件太適合金雞納樹的生長,於是不久之後就蓬蓬勃勃的發展起來,很快成為全世界金雞納樹的主產區。而厄瓜多爾這個原產地的身份,卻逐漸被人淡忘了。

1692年冬,康熙皇帝頒旨,諭在廣東傳教的洪若翰等兩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還有好幾里地,神父發現,皇帝侍衛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來,皇帝病了,打擺子,冷時如入冰窖,熱時似進烤爐,御醫用藥後,效果不佳,仍高燒不退。

此前四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五位傳教士前往中國,兩個在康熙身邊當教師,他們對康熙說,這病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瘧疾,服用西藥金雞納霜(奎寧)會見效痊癒。該病通過蚊蟲叮咬傳染,在法國,每當夏季將至,國王就讓國家醫療機構把此藥分發給窮人,以免造成瘟疫。康熙不信,天下哪有這種藥!怎麼製造出來的?

傳教士告訴康熙:有一種樹叫金雞納樹,樹皮中可提制出一種生物鹼,白色,結晶,味苦,因此叫金雞納霜,是瘧疾克星。皇上真有福氣,正在廣東傳教的兩位傳教士剛剛收到從法國寄來的整整一斤金雞納霜。康熙即刻頒旨,洪若翰等兩位神父立刻把藥帶入京師。

御醫堅決反對皇帝服用西藥,天下有什麼藥能比咱們的中藥鍋子更保險,更有療效?再說,這些傳教士不是郎中,他們懂什麼?康熙震怒了:不讓吃西藥,中藥又吃不好,你們說怎麼辦?御醫們建言:請皇上頒旨,有能治癒此病者,重賞。於是來了許多人,都說有本事。可本事不能先用在皇帝身上,只好又弄來許多患了瘧疾的人,先行試驗。一個和尚似有神功,弄來四桶井水,卻僅取一杯,走出大殿,雙手舉杯朝拜太陽,再原地轉個圈,作出許多神秘莫測的姿態,最後,讓一位瘧疾病人跪着喝下,結果,不見任何療效。和尚立刻被趕出大殿。

這下康熙更生氣了,不顧御醫阻攔,頒旨讓進宮的瘧疾病人服用金雞納霜。一個個奄奄待斃的病人,服藥後第二天便脫離危險。康熙很驚訝,稱西藥為「神藥」,但自己仍然不敢服用。有一天,康熙感到自己簡直就要燒死了,決定服用一半劑量。晚上,皇帝高燒退了,後來幾天也不錯,但還有低燒。傳教士說,這是因為服用劑量不足。康熙頒旨,再讓三個病人試服金雞納霜。一個發作時吃,一個發作後吃,第三個在發作間隙吃。結果,三個被當做臨床觀察的病人盡皆痊癒。[1]

臣子們效忠的時刻到了。四位朝臣自告奮勇前來試嘗西藥,皇帝同意,親手把酒跟藥攪和在一起,命當場服用。傍晚6時,四位朝臣把藥喝了,退下。就在等待大臣服藥結果的夜裡,康熙的瘧疾又發作了,凌晨3時,他迫不及待召見親王索額圖,命即刻查看大臣服藥後的反應。回報很快來了:四位朝臣安然無恙,睡得很是香甜。康熙再也不顧御醫反對,立刻命令把金雞納霜拿來,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

高燒終於退了,康熙仍不相信會這樣容易,他等待着那該死的熱度再次襲來,一天一夜過去了,皇帝平安無事。宮廷里一片歡騰,三個御醫這下倒了霉。康熙皇帝指斥道:「你們見危不救,就怕我死了歸咎於你們,你們就不怕我真的死了?什麼搶救措施都沒有!」他下令刑部嚴審,依法處置。刑部認為,見危不救,罪莫大焉,判處死刑。皇帝過後開恩,改為流放。

康熙皇帝向傳教士們祝賀金雞納霜成功引進中國,傳教士們虔誠地說:這一切都歸功於上帝,是上帝對中國皇帝的恩寵。康熙頒旨,即日起,允許西方傳教士在北京傳教。他讓內侍取出紫禁城內所有房屋圖,親自挑選了最大最方便的一幢,賞給傳教士們居住。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終於用西方醫學的敲門磚,在森嚴的紫禁城牆上打開了一道傳播基督福音的缺口。康熙服用後瘧疾速愈,金雞納從此被尊奉為「聖藥」。

諷刺的是,「金雞納」並不是歐洲醫學的發現。歐洲自己的本草藥物研究,要等到1785年維瑟林(Withering)的《毛地黃綜述》(AnAccountofthe Foxglove)出版,才算有第一種「科學」靈藥。「金雞納樹皮」(Chinchonabarks,Cinchonaledgeriahna)本來是秘魯印第安人的土著藥物。耶穌會教士在1632年左右從新大陸引入西班牙,傳教士將此藥呈奉給康熙,謂之「西洋」聖藥。其實它是與中草藥無異的土著本草,並非科學產物!

「金雞納」最初只是土著本草,但到了19世紀,經過大量新興的科學研究,它的有效成分奎寧(quinine)成為有現代科學根據的治瘧疾藥。先是1820年法國的化學家皮埃爾·佩爾蒂埃(Pierre Pelletier)與約瑟夫·卡文圖(Joseph Caventou)從「金雞納」分解出有效成分奎寧和金雞寧(cinchonine)兩種活性生物(alkaloids);1880年外科醫生阿方斯·拉韋蘭(Alphonse Laveran)在阿爾及利亞用顯微鏡觀察到瘧疾病人血液的瘧原蟲(Plasmodium);1944年哈佛科學家羅伯特·伍德沃德(Robert Woodward)與威廉·德林(William Doering)第一次成功以人工方法合成奎寧。這些化學、藥物學,病理學的發現,令原始的「金雞納」進化為治瘧疾的現代醫藥。

「金雞納」的故事,可用以說明中西醫學在19世紀是如何分道揚鑣的。在這之前,雖然西醫的解剖學、生理學已遠遠超前於中國,但單就治療而言,西醫並不比中醫更有辦法。威廉·卡倫(William Cullen,1710-1790)是18世紀最重要的醫家,他撰寫了一系列疾病分類學的專著,其貢獻與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相似。但他的治療方法未超過希氏醫學,無非是放血、催瀉和催吐,以及一些解熱發汗藥。對於大部分疾病的治療,卡倫是「毫不掩飾地悲觀」。在十七八世紀,有效的治療仍主要是像毛地黃和金雞納這些本草。而單就本草藥物而言,當時的西方醫學並無可與李時珍1578年寫成的《本草綱目》相比的學術著作。「金雞納」與瘧疾的科學研究,是19世紀西方醫學科學發達的縮影。

19世紀現代化學研究對醫學進步的影響,還可列舉兩個例子作為說明:麻醉藥與消毒化學劑的發明,令大型的外科手術變成通例,而西醫外科手術的成功,正是鴉片戰爭以後西式醫院在中國紮根的最強的基石。

參考資料

  1. 金雞納樹,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