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錢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錢板金錢板由快板、蓮花鬧演變而成,是川渝兩地民間傳統說唱曲藝品種之一。

金錢板表演以打、說、唱、演四種表現形式為主,演出由一人或數人進行,演員打、唱結合,輔以表演。代表曲目有《打董家廟》《打洞庭》《打毗蘆盪》《胭脂配》等。

金錢板在新中國成立後進入新的發展期,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高潮。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91。2011年5月23日,重慶市萬州區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91。[1]

[]

曲藝價值

金錢板藝術是巴蜀歷史文化的載體之一,其中涵容着巴蜀地域的風土民情、社會風貌,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

在經歷長時間的傳承發展後,金錢板已形成了表演技法完善、技法特點豐富、門類獨立的說唱藝術。隨着該曲藝門類的成熟,其表演演化出「清派」「花派」和「雜派」等不同藝術流派,分別以唱詞文雅、技法炫目為主要特徵。不同的金錢板流派豐富了金錢板表演的藝術魅力。

當代金錢板要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中尋找生活空間,不斷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將多種曲藝元素混搭進金錢板表演創作中,保留原本的曲藝特徵,又以新的面貌展現給觀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打開新的曲藝大門。

歷史淵源

金錢板流傳於巴蜀漢族地區,形成於清代道光年間,至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最初只是以簡單的唱腔唱誦「勸世文」,藝人沿街叫唱以求生活。後經不斷發展改進,逐漸成為獨立曲種。

清道光年間,四川曲藝相互借鑑,曲藝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金錢板的形成。在這個時期,金錢板藝人開始走南闖北,以演唱金錢板為生。

同治末年,四川金錢板成為流行曲種之一。金錢板形成初期,藝人們多在鄉野和場壩賣唱獻藝,表演的內容也簡單[[]]粗俗,尚屬於「路岐人」之列。「最初唱勸世文之類,以後曲目逐漸豐富,至清末已形成『三打』『五配』等看家曲目。由於打法、唱腔和演出技巧不同,又形成了清派、花派和雜派等流派。」不同表演風格和流派的形成標誌着金錢板已經逐漸走向成熟。

清末至民國初年時期,金錢板藝人中已出現德藝雙馨的大家,當時四川名山縣百丈場的楊永昌就是金錢板清派中的代表人物。此時金錢板藝人已經從走街串巷要飯討口的路岐人變成了在客棧、茶館說書演唱的藝人。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入川,建立了『川陝蘇維埃』政權,為四川曲藝的發展開墾了一片新鮮的土壤。」此時的金錢板藝人積極投身革命和抗日宣傳,創作和時事、革命、抗日救國等相關的唱段,深入蘇區和群眾中表演。他們是普通群眾,也是抗日革命的宣傳員,這樣的身份使金錢板藝人們的組織形態再次發生變化,他們兼具雙重身份,既是書場茶館裡的賣藝人,也是投身革命的宣傳員。金錢板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發展。

1942年,由王德成余躍淵鄒忠新吳國樑、王炎榮、楊青雲、汪松庭、陳孝、石青雲、嚴松元等十人發起,成立「成都市金錢板通俗講演宣傳職業公會」。此時的金錢板在巴蜀大地上已經逐漸成長起來,成了群眾喜歡的一種民間曲藝,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金錢板藝人們的組織形態也經歷了多次變化和發展。由於金錢板藝人在這一時期的存在形式比較簡單,從一開始的個人到師徒的「路岐人」形式的演唱,再到成為書場茶館的藝人形式演唱,這樣的組織形態限制了金錢板的發展和傳播,使金錢板只能在小範圍內演出,限制了金錢板唱段的形成和發展。

隨着社會的發展,金錢板這一門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隨着老藝人的相繼謝世,演員隊伍青黃不接,很多表演技能沒有得到傳承。

藝術特色

表演方式 金錢板表演以打、說、唱、演四種表現形式為主,演出由一人或數人進行。道具簡單,就是幾塊竹板,演員一人,機制靈活,在茶館中進行演出。

伴奏樂器 金錢板的主奏樂器為打板,演員左右手分持三塊竹板,碰擊節拍與打出基本的「滴、打、垮」及多種花色音響,以渲染氣氛,通過三塊竹板擊打出各種節奏的聲響,為演唱伴奏。

表演唱腔 金錢板由單人表演,說唱並舉,段末一句往往略用拖腔。說唱的同時,其唱腔鮮明而獨特,既採用【老調】、【狗攆羊】、【富貴花】、【紅衲襖】、【滿堂紅】、【江頭桂】等川劇曲牌,又充分汲取四川民歌、山歌、號子乃至崑曲、胡琴、燈戲、彈戲的優點,集眾家之長於一身。

金錢板唱腔要求有說有唱,語言風趣,唱腔上口;表演則講究身法指爪,傳神達意。唱詞優美,注重情節描寫,講究合轍押韻,句式可長可短,機動靈活,曲目創作結構嚴謹。唱詞通俗易懂,富於節奏,每句字數不限,全篇多一韻到底,亦偶有轉韻情況。

藝術流派

金錢板因技法特點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雜派」等幾個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擊打技巧與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將三塊竹板呼來耍去,摹仿擊打出大自然的各類聲音,富含萬千變化,令人稱奇;清派金錢板主要注重說唱的咬字吐詞、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節奏穩健;而雜派則基本上兼清派與花派之長,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說唱中注意節奏變化、靈活自如、唱中帶說、說中帶唱,長短句子交錯而行,快慢自由。

經典劇目

類別 代表曲目 長篇唱段 《武松》、《岳飛傳》、《乾隆下江南》等 短片唱段 《秀才過溝》、《疑人偷雞》、《小菜打仗》等 歷史傳說 《四姐下凡》、《昭君出塞》、《孟姜女》、《秦香蓮》等 現代曲目 《送貨下鄉》、《三過文化崗》、《插秧狀元》、《雷鋒》、《焦裕祿風雪訪貧》、《哪有閒空回娘家》等

流行地區

金錢板流行於四川、重慶城鄉、雲南、貴州臨近四川的部分地區。

傳承保護

傳承現狀 隨着社會的發展,金錢板這一門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隨着老藝人的相繼謝世,演員隊伍青黃不接,很多表演技能沒有得到傳承。目前,金錢板後繼乏人,發展停滯,生存出現危機,急需搶救保護。

保護措施 四川金錢板在傳承的過程中,依附於時代的需要及市場予以相應的改革及創新,進而拓展市場,吸引更多的受眾,使四川金錢板得以全面地傳承。在改革與創新過程中,不能摒棄四川金錢板傳統的意蘊,要依附於「混搭」這一基點予以全面改革創新。

四川曲藝具有多元化特性,現階段,藝術家創造性地把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看似毫無關係的曲種,或常規曲種音樂和流行音樂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個曲目中,讓其不僅具有原始曲種的基本特性,同時還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通常可以出奇制勝。

代表人物 張徐,男,1957年5月生,2009年6月11日,張徐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鄒忠新,男,1924年4月生,他吸收各派之長,終自成一派,被譽為金錢板「打、唱、演」三絕。2009年6月11日,鄒忠新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丁長福,男,2018年5月17日丁長福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入選非遺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23日,重慶市萬州區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