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樹榕
金樹榕 |
[圖片網址 來自 牛遊戲網 的圖片] |
中文名: |
金樹榕
[公元1860年-1940年]
金樹榕(1860~1940),字進庵,晚年號漁溪老人[1],利川市柏楊壩鎮人。民國時期愛國教育大師,社會賢達人士[2]。
光緒十年(1884)考入貢庠生員,光緒十七年(1891)出任荊州文案,1893年去職返鄉。先後在龍門鄉學士廟、大水井和柏楊壩等地設塾館授業。宣統二年(1910)任峨麓
書院山長、齋長。辛亥革命後峨麓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仍執鞭任教。他殫精竭力地為學校辦實事,在擔任峨麓書院齋長期間,他帶領師生到縣府爭取辦學經費,在他
主力爭下,得到「天子殿」廟課30石,作辦書院辦學經費。他教育學生方法先進,常用鼓勵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冰生白水偏寒於水,青出於藍卻勝於藍」,隨時告
誡他的學生說:「須求湖漣成華器,只恐梗楠變腐材。寄語門牆賢弟子,光陰一去不復來」[3]。
金樹榕雖身居僻壤,卻十分關心國事,常以詩文針貶時政,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與八國聯軍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他在《和款》詩中痛感「屈指北門無
鎖鑰,傷心南度哭君臣」。在抨擊清廷腐敗無能時用「挖肉補瘡養癰患,長生能到幾千春」。清政府在日、俄東北之戰中宣布「中立」,他直斥清廷為「盜聲滿室主人
安」。在清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容忍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徑時,他憂憤地寫到「豈壞館桓防戀客,甘容臥榻睡他人」,「目擊河山長太息,祖宗百戰有斯民」等詩句,
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用「政繁賦重官家富,國亂民貧大局危」的詩句描述軍閥混戰、匪患連年黎民百姓的悽慘情景。1934年賀龍紅軍到達柏楊壩,打富濟貧,開倉
救濟貧苦百姓,他寫下「冒鏑衝鋒誅亂黨,輕徭薄賦救良民,鄉民若把殊恩報,我亦衣錦玉帛陳」的詩篇,歌頌紅軍,讚揚紅軍。
他學識淵博,擅長詩詞作對,一生著有《少年雜作》、《知非鬧吟》、《與誰爭歲月》、《苦恨年年壓金線》、《嫦娥應悔偷買藥》、《白髮戴花君莫笑》、《可惜明
年花更花》等12種詩、文集,共300餘首詩詞。
他一生從事教育50餘載,桃李滿園,深得百姓敬重。民國29年(1940)因病溘然去逝,享年80歲。他去逝的消息一傳出,柏楊壩各鄉、村甚是震動,送葬當天柏楊壩各保、甲派人參加葬禮,數千鄉村百姓哭泣於道,送別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視頻
參考來源
- 移至 ↑ 金樹榕(1860~1940),字進庵,晚年號漁溪老人,搜狐, mren.bytravel.cn/Ce...- 2022-5-23
- 移至 ↑ 利川市柏楊壩鎮人。民國時期愛國教育大師,社會賢達人士,搜狐 - www.sohu.com/a...- 2018-9-13
- 移至 ↑ 寄語門牆賢弟子,光陰一去不復來」,國利川網 - www.ilichuan.com.cn/j...- 201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