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庸《鹿鼎記》讀後感與心得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庸《鹿鼎記》讀後感與心得體會 《鹿鼎記》是金庸創作的一部非常經典的小說,關於《鹿鼎記》讀後感是怎樣的呢?來了解一下吧。

《鹿鼎記》讀後感一

一口氣看完了《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只覺暢快淋漓之極。仔細一想,兩部小說主角性格差異如此之大,前後比較之下,更覺韋小寶之滑頭、狡詐,與郭靖的忠厚老實,實在是天壤之別。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喜歡韋小寶。

他可能連英雄都算不上,與金庸其它小說的主人公相比,雖然都是男性,生長在一個風聲血雨的江湖之上,但他貪生怕死、奸詐狡猾、不學無術、氣量狹窄、見風使舵……總之英雄好漢所應有的一切品德他都沒有,只有那一張油嘴滑舌的嘴巴,讓他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有一席之地,其他,不值一提。

正因為韋小寶如此品格,初看《鹿鼎記》之人不免抑鬱不已,看着他一見到強敵轉身便跑,或是大聲叫饒,總是覺得世上窩囊之人無過與此;看到他一見上級的面便阿諛奉承,馬屁拍的十足,而一見到官位比他低下的人便甩出大帽子來壓人,一副污吏的模樣,不禁感嘆這人竟如此勢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有他那引以為豪的甜言蜜語,以及成篇成篇的大話,讓你暈頭轉向,不知何時在暗地裡被他刺一刀,那更是他的特長。這樣一個人,註定是不能成為武俠小說主角的。

而他的出現,就註定是一個異數。儘管平時你絕對看不到他有良心,但危急關頭卻又發現他還是有一丁點的,當皇上命他去剷除天地會逆賊時,他雖設法逃脫,但關鍵時候卻冒死救友,不惜違抗聖旨,也不肯出賣朋友;而當天地會眾人逼他去行刺皇上時,他又顧全對皇上的.義氣,不肯答應,最終使他一腳踏兩船,兩邊不討好。這些,卻又與其性格分外不符。

儘管他在敵人面前為求活命什麼也願意干,不把自己當人看,但在美女與賭桌面前,他又成了不屈不撓的勇士,本分也不肯屈服,有時乾脆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勇往直前似乎無所畏懼,其實心裡卻滿是畏懼。這些,都是其活生生的寫照。[1] 正因如此性格,他一點也稱不上英雄,甚至半點俠義心腸也沒有,有的只有厚厚的臉皮、滿滿的虛榮心、孤注一擲的勇氣以及一時衝動下的義氣和俠義。也正因如此,他不像其餘人物一樣虛偽,他只是個小人,卻是個坦蕩蕩的小人,為了生存他不擇手段,但為了朋友美人卻讓他變得無比高尚,儘管只是短暫的。總而言之,鹿鼎記寫的不是英雄的故事,而是一部紀實小說,寫出了一個小混混如何在這個社會立足,如何活得精彩,活得自在,這些,記錄的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的一生。

他不是英雄,他很自私,卻又可以很偉大。

《鹿鼎記》讀後感二

昨天晚上,總算看完了《鹿鼎記》。這本書是我讀金庸先生作品以來,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比起《雪山飛狐》只用了2天的時間一氣呵成地讀完,酣暢淋漓之感。讀《鹿鼎記》可謂是路途漫漫,一波三折,中間還不時穿插着父親生病入院、我自己得病治療等等勞心勞力的事情,這部作品書讀下來也真是不容易。這部小說一共有五本,是我讀金庸先生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造成這次看了這麼長時間的一個客觀原因,不過,說到底,我覺得,似乎沒有之前看《雪山飛狐》等武俠小說的那種迫切感,反倒是覺得,韋小寶這個人物不值得我去讀他,因此,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至今了。

話說,讀金庸先生的這部《鹿鼎記》,讓我知道了一件事,就是《鹿鼎記》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小說作品,比起《書劍恩仇錄》是第一部小說來講,《鹿鼎記》作為最後一部,真的是很讓人意外的,不過,看了後記才知道,原來,《鹿鼎記》在當時發表時,也有很多讀者認為不是金庸先生親筆寫著的作品,因為,風格迥異,時過境遷,有很多影視作品翻拍《鹿鼎記》,也造就了不少韋小寶的經典形象,比如我腦中即刻浮現的周星馳、梁朝偉、陳小春、張衛健等人,可謂是一部鹿鼎記塑造了不同的韋小寶 ,但是,每個演員都有各自的風格.

最後,談談我對身邊韋小寶的看法,雖說,現在的婚姻制度要求男人一夫一妻,忠誠配偶,但是,張愛玲早就在小說中說過了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隱喻,男人這種物種,豈有忠於一人的道理,如果真有,就真是世間少有的痴情種子了。我從不相信男人可以一生只愛一人,但是,我相信,一時愛一人的說法,一個階段愛一人的說法。說到底,婚姻就是一種責任,要求男人不能吃着碗裡看着鍋里,否則,就真成了現實版韋小寶了。話說回來,如果有韋小寶的足智多謀和高官厚祿,如花美眷估計也是不會少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