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山聖伯多祿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山聖伯多祿堂
圖片來自blogspot

金山聖伯多祿堂意大利語San Pietro in Montorio),為伯拉孟特所設計,位於羅馬,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建築,亦為聖伯多祿殉教之處。現也作為司鐸級樞機領銜聖堂[1]

歷史

金山聖伯多祿堂建於公元九世紀,位於羅馬賈尼科洛山上。根據相關的記載,聖堂坐落之處正是聖伯多祿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2]到十五世紀的時候,這座聖堂被交付給了一些方濟各會的改良派修士們。這個修士團體是由教宗西斯篤四世的一個信徒所成立的,而聖堂很快也在費爾南多二世伊莎貝拉一世的指令下被重新修繕。如今的聖伯多祿堂自2008年3月1日起成為領銜聖堂樞機一職由詹姆斯·斯坦福主教擔任。

內部構造

總的來說,這座聖堂的內部裝飾幾乎都是由十六及十七世紀文藝復興的大藝術家們完成的。聖堂內右邊第一間小堂便藏有塞巴斯蒂亞諾·德·皮翁博於1516年至1524年間所繪製的壁畫。這幅壁畫描述了聖經耶穌被笞打的情景,而其中的一些人物外形據信是由當時也在羅馬的米開朗基羅繪出的。第二間小堂中則有Niccolò Circignani於1654年所繪壁畫。

除此之外還有文藝復興早期平圖里喬畫派的一些壁畫作品,以及一幅巴爾達薩雷·佩魯齊的作品。第四間小堂中有瓦薩里繪製的天頂畫。同時,雪萊筆下著名的弒父烈女--貝亞特麗切·倩契,也被認定是葬於這間小堂或上層祭壇中的。第五間小堂中也有一幅由瓦薩里創作的壁畫,而位於正中的祭壇畫由Giulio Mazzoni完成,旁邊的墓碑則由Bartolomeo Ammannati完成。

1797年以前,大祭壇上所安置的祭壇畫為拉斐爾的最後遺作,不過這幅畫後來被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現在的祭壇畫則是一幅由Cammuccini複製的耶穌受難圖,原畫由Guido Reni繪製,目前也藏於梵蒂岡博物館。聖堂左側盡頭的小堂中藏有一幅由Daniele da Volterra繪製的耶穌受洗圖,以及Giulio Mazzoni繪製的天頂畫。

左側第三間小堂中還有由Antoniazzo Romano的一名學徒所繪製的壁畫。聖母小堂的壁畫則是由兩名尼德蘭畫家完成的,其中一位是烏得勒支卡拉瓦喬畫派的中心人物,Dirck van Baburen,另一位則是David de Haen。[3]Baburen在這幅壁畫中不僅明顯的表露出了對卡拉瓦喬的致敬,同時這間小堂中的另外兩幅畫都普遍被認為是由這二位藝術家分別或共同創作的。左側第二間小堂,也被稱作萊蒙蒂小堂,由濟安·貝尼尼設計。這裡有Francesco Baratta所繪的「狂喜的聖方濟各」,以及Andrea Bolgi和Niccolò Sale所作的雕塑。

參考文獻

  1. San Pietro in Montorio (Cardinal Titular Church. Catholic-hierarchy.org. 
  2. Fehl, Philipp. Michelangelo's Crucifixion of St. Peter: Not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cale of the Action. The Art Bulletin. 1971, 53 (3): 326–343. 
  3. Slatkes, Leonard. David de Haen and Dirck van Baburen in Rome. Oud Holland. 1966, 81 (3): 17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