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絲雜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絲雜麵河北饒陽縣漢族傳統名吃。因為條細如絲,成金黃色,故名"金絲雜麵"。金絲雜麵屬於綠豆面。綠豆小麥芝麻磨成細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適量的水和成麵團,餳置。將餳好的麵團擀成薄紙一樣的大面片,略涼至不干不濕,折不斷,卷不沾時,疊起切細絲。擀制好的雜麵條也被人們省略了"條"字直呼雜麵。饒陽縣是雜麵之鄉,金絲雜麵是其中極品,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據《深州風土記》載"千六百刀,面細如絲。"一斤面要切1600刀,也難怪面細如髮絲色黃透明,形如金絲,存放期長,耐煮不爛,。金絲雜麵不僅味美,清香爽口,而且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用開水一泡即可。[1]



文化典故

相傳在清道光年間,饒陽縣東關有一位叫仇發生的農民,以賣雜麵為生。他為了使自己的雜麵具有獨特的風味,苦心鑽研,歷經數年,經過八百多次的試驗,終於製成了膾炙人口的金絲雜麵。清朝末年,有個老家是肅寧縣(與饒陽縣毗鄰)的太監,每次回家省親,必到饒陽東關仇家雜麵店買一些金絲雜麵,作為禮物帶回皇宮。自此,金絲雜麵便成為"宮面"的一種。1929年金絲雜麵參加了天津國貨展覽會,曾獲孫中山先生頒發的獎狀。 金絲雜麵做湯麵最好,用開水一泡就能吃。饒陽當地的雜麵條種類繁多,除了金絲面,還有寬條面窄條面,低糖的無糖的,且吃法多樣,風味迥異,如湯麵、打滷面、燜面,更讓我感到新奇的是炒雜麵。




視頻

舌尖上的美食——饒陽金絲雜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