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歐陽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
作品名稱:《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歐陽修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詞的首句點明是夕陽西下時分,以下全詞即捕捉住這一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徵來寫。上片寫遊人散去,波平如鏡。然而,一道殘霞鋪灑湖面,花塢苹汀在落日餘暉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艷麗,更富情韻,突出的是一個「靜"字。下片明月初上,暑消涼生,晚風習習,從水面吹來,夾帶着蓮芰的清香,結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顏加倍形容晚風的清爽,突出的是一個「涼」字。
原文
“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1]
殘霞夕照西湖好, 花塢苹汀, 十頃波平, 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 軒檻涼生。 蓮芰香清。 水面風來酒面醒。 |
” |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歐陽文忠集》 |
譯文
夕陽餘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麼迷人,岸邊綠草茵茵花塢內艷麗的花朵色彩繽紛,湖內風平浪靜一碧萬頃,郊外岸邊沒有船夫任憑小船自在漂橫。
西南天邊的月亮冉冉升起浮雲漸漸散去,涼亭內傳來徐徐涼爽之氣,蓮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陣陣涼風驅散了微微醉意。[2]
作品賞析
開頭的「殘霞夕照」點明時間。在一片落日彩霞輝映之下,詞人看見湖中小洲長滿了茸茸翠草,在岸邊花塢內開滿嬌艷的鮮花,這是近景;詞人放眼遠望,看見遼闊的湖面上風平浪靜,遠處一葉扁舟停泊在荒寂無人的岸邊上。這幾句詞人所創造的意境是既美麗又清靜、平和。「花塢」、「蕷汀」極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頃波平」着意描繪湖面的浩渺無際而又風平浪靜,突出了平和、曠遠。「野岸無人舟自橫」,以冷清、曠遠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悠閒自得、嘯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寫「月上」之後的「景」與「情」。這幾句寫在明月下詞人坐在岸旁的涼亭之內乘涼,清風徐來,送來陣陣荷香,水面微風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點明時間是陰曆上半月,月牙懸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後漢書·馬融傳》「月朔西陂」。「月上浮雲散」勾出了一個月移雲飛的畫面,在浮雲飛散之後就是一個夜空萬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與「散」這兩個動詞互相呼應,使天上的月與雲由「靜」轉「動」。「軒檻」指出詞人所處之地是在涼亭之內,「涼生」寫夜風送爽。這裡把主人公引入畫面,寫出人物的感覺。上片寫「夕照」,下片寫「月上」,表現了時間推移變化——從晚到夜,詩人一直在流連山水。最後以「水面風來酒面醒」作結,表現了詞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態。
從《採桑子》的「西湖念語」和其他八首詞中可看出:詞人仰慕隱居山林的魏晉名士王子猷、陶淵明,對於「雖非於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風明月」是極為欣然的。詞人借嘯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雲的情趣。
全詞以「西湖好」總領詞意,以清新雅致、流麗空靈的語言細緻地描繪了夕陽西下和月亮升起時的景色,詞人選用了多種意象,刻意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突出景物,淡化人物,從而獲得了人物沉醉於景物之中的藝術效果,達到了讚頌西湖的目的。
這首詞即景抒情,詞風清疏峻潔,詞中所表現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從畫面中透露了詞人的胸懷。作者想象豐富,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如「行雲卻在行舟下」一句,表達了好幾層意思,一寫「雲」的浮動,二寫「舟」的移行,三寫水的清澈,四寫游者俯身向水所見是碧空倒影。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方法,為後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
作者生平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曆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
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
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鬱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並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採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並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
參考資料
-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詩詞名句網,
-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古詩文網,
- ↑ 生查子·元夕,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