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醉翁操·琅然(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醉翁操·琅然》

作品名稱:《醉翁操·琅然》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醉翁操·琅然》是北宋詞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而譜寫的,這首詞上片狀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下片描述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於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原文

醉翁操·琅然[1]

琅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閒,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譯文

歐陽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琅琊山水確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尋了個機會為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了很高興。並應沈的請求為該曲作了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為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麼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閒還惦記着這件事。崔閒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為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崔閒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軾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於是乎,崔閒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琅琅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迴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只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餘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還。拋下的只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巔;水,有時會倒流迴環。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這美妙的樂曲,卻留在人間。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隻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2]

創作背景

作者在詞序中交待了寫作此詞的原委。因歐陽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後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聲,譜為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聲而無辭。歐陽修現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蘇軾以為與琴聲不合,故有此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參考資料

  1. 醉翁操·琅然, 古詩集網,2017-12-19
  2. 醉翁操·琅然, 古詩文網,
  3.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