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人生文學的福蜜(張季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釀造人生文學的福蜜》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季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釀造人生文學的福蜜
2017年11月,對於散文作家楊華和文學童兒楊炅靈而言,絕對是這對母子的吉慶月份,註定是母子倆心靈「揚花」的香飄時節一一因為,母子相伴相促,互勵互進,以散文樣式記錄的巜你的九歲 我的九歲一一親子文學成長手記》(以下簡稱《九歲》)已結集出版發行!
中國文聯出版社在清新亮目,素雅潤心的封面下方,用精簡的提示語推宣:
「 用文學哺育孩子成長一一 一位母親和孩子在文字中走過的成長道路 。
從文學零起步到親子手記,母親的陪伴和文學的滋養,成為孩子成長的最好營養。這是一位母親和孩子共同成長,化繭成蝶的故事。也是一個最好的家庭教育的範本。從她們的成長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孩子。」
應當說,提示語的評價定位是高新的。通觀當今文化教育出版界,儘管經年累月,層出理論與浩量著述,然而,能稱之為家庭教育「範本」者,實為稀少吧?至於不少評說者將《九歲》與當代著名作家、學者龍應台所著《親愛的安徳烈》相比較,認為《九歲》恰如《親愛的安徳烈》的「大陸版」。此說,是否貼切合宜,有待探討。我則認為書籍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對於社會傳導的教育價值與社會認同感才是至關重要。
不過,作為我國億萬家庭中的一對平凡母子所合著的散文樣式文學作品,能引發如此熱議評說,高新評價,其本身就已說明《九歲》所具備的文學效應非同尋常。看來,對於它的問世亮彩,文學藝術界、文化教育界人士似應進一步重視珍惜吧?
正是懷着如此心理,恕不涉及具體章輯篇目,且容我再淺識簡評一一
眾所周知:《親愛的安德烈》系當代著名作家、學者龍應台與其子在三年中互為交流的書信結集,共收錄母子倆書信35封,首次成書出版於2008年12月。在這本書信散文結集中,母子倆就文化藝術,民主權利,德國教育制度等探究交流,「呈現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衝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範例。」(百度百科)
而巜九歲》共收錄㪚文作家楊華與文學童兒楊炅靈母子倆散文及詩詞133篇(首),其中,楊華75篇(首),楊炅靈58篇(首)。反映了「用文學哺育孩子成長一一 一位母親和孩子在文字中走過的道路。從她們的成長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孩子。」
顯然,龍應台與安德烈,楊華與楊炅靈都是母與子之間的心靈交流,思想碰撞。其形式、情感都有其相似之處,然而,其實踐過程卻是迥然不同。其文化背景,目的動因,學識層次,涉及層面等亦有實質區別。
何況,《九歲》最令人驚嘆的光彩在於母子倆的文學「創舉」一一38歲的楊華是「文學零起步」,楊炅靈則為「七歲即走筆」一一雖不說是秀木出林,也可講是異花冒香。自有其鮮明特色,較比「大陸版」之稱謂更員特定意蘊吧?當然,從思想深度,話題廣度,視角高度而議,則另當別論。可是,透過「兩對」母子間的親情、脈動,尊重、平等,碰撞、交流,默化、融通的互為映照,這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母子們」的人文關懷,思想行為卻是異曲同工,何其相似一一從此濃情摯意論,「大陸版」說,又頗具合理性!
從家庭教育實踐成果而論,我堅定地認為,楊華探索了一種家庭教育的模式——親子共同成長。以「最柔軟的文字,滋養最強大的內心;最共情的同行,潤育最諧頻的成長。」
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系的楊華,亦曾執教。她慧心獨具,將先進之理念、授教之法則與親子之情懷,高度而具體地融和,導引牽手七歲的孩子楊炅靈。在培養孩子樹立自覺、自信、自強精神的前提下,以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的母子親情,敢於實踐,默契配合;相互砥礪,艱苦共嘗;苦樂俱進,良性循環;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硬生生,活鮮鮮地開闢出一方家教美景;紮實實,嶄新新地鑄造出一副家教模式,形象地昭告天下一一隻要家長注重「孩鑒」,實施親子教育,放下自我,修養自我,更新自我,動力自我,深化境界:情傾孩子,尊重孩子,導引孩子,信任孩子,提高素質。孩子必然有着光明未來,家庭勢將提升幸福指數。
如果我國億萬家庭一一即使其中部分家庭,在可能的前提下嶄新「孩鑒」理念,實施親子教育,那麼,社會蘊蔵的「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家長進步」助推「學生成長」;「家校合力」充實「社會教育」的巨大潛力必能發掘噴發,匯集聚合,動力助推教育改革的蓬勃發展。
僅憑此一亮點,《九歲》的結集出版,就顯示出它的文學色彩與現實意義。同時,昭顯中國文聯出版社慧眼識珠的選題眼光!
《九歲》的再一光束:透過楊華感情細膩而詞彙豐富,雅致溫婉且清麗明秀,卻不失嚴謹理性的文風,可觸感她的樂觀靈動,勤奮持恆性格;可感染她的熱愛生活,積極人生態度;可體會她的人文關愛,尊重他人本真。楊華關情市態生活,凡人民事。描繪花草植物,山川景色。但,非為寫而寫,總是圍繞人文關懷主題,於細膩入微處流露生活的哲思與人情的溫煦。在她的所有散文篇什中,大都充盈着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暖意,社會人文和自然物狀間的相互吸引。我欣喜地發現,這或許就是楊華的文心香氣之源頭,親子教育之發端!
楊華的遊記也頗具個性,於地理概貌,歷史人文的溫婉流暢記敘中,不時透露文氣詩韻,佛性禪意,哲理才情。
在楊華的默化里,其子楊炅靈的作文亦文情並茂。稚歲之思,理性早顯,竟自筆觸古今中外,家國社會。還填詞作詩,褒貶人事。讓讀眾怎麼也想不到他的七至九歲實齡一一可「福娃」偏偏就是「這一個」:樂於大量讀書,吸納營養,消化運用,勤奮走筆,端的就這能耐!
令我更感興趣者,楊炅靈的人生理想,竟然是「做金融餵飽身體,寫文字安放精神」。這是一個「文學童兒」樂趣而理智的「文學宣言」!儘管他七歲始走筆,行文三年余,得已步入全國少兒文壇。但他毫不偏科,妥善於「學余」創作,仍一直保持學業的綜合實力強盛,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良佳態勢。生動地說明他的文學創作目的並非是奮鬥成為作家。而是以形象思維的自由馳騁,翱翔於全面發展的空間,為自己勤奮精進而補給、充實精神營養,為「做金融」的終極理想夯實文化基礎。可見,這又是一現實亮點。我認為,雖無必要具象摸仿,但,其理念亦值得家教借鑑推廣吧?
同理,舉一反三:楊華所寄語「在文字中現實苟且,在煙火中詩意歡顏」的文學理想,不就更為清澈見底了嗎?難怪,楊華優秀於單位工作崗位的同時,繁忙間,依然才思泉涌,佳作連發。繼《九歲》之後,「蓉漂」散文集《 不是天涯,是吾鄉》又美麗面世。
由此看來,楊華實屬「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身在職場,神遊殿堂;勤於實踐,追求理想;親子教育,默化兒郎;主業優秀,文心散香」的「賢妻良母、知性美眉,才女作家」也!
在《九歲》文集中,楊華與楊炅靈分別以「蜜媽」與「福娃」的暱稱署名發表文章,無疑流露母子間親密情愫的馨香氣韻。猛然間,我怦然心動一一噫!《你的九歲 我的九歲一一親子文學成長手記》的出版發行,不正巧合:楊華與楊炅靈母子,分明在「釀造人生文學的福蜜」呀!
二〇一九年八月廿四日
成稿於悉尼[1]
作者簡介
張季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